小暑到来,虽说还没有进入非常炎热的时期,但是随着天气的变化,仍然感觉到三伏天带来的“热”这时人们的饮食习惯也与此节气相对应的发生的改变,那在小暑节气,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我们的肠胃呢?
“夏季,尤其是进入小暑后,很多人喜欢喝啤酒消暑纳凉,不经意间就伤了肠胃。”中医学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人体后天的生长,发育,健康与否,皆受脾胃影响和支配。而一些市民习惯坐在路边吃大排档,熬夜喝酒纳凉,不知不觉就吃多了喝多了,这很容易伤及脾胃。因此,夏季,尤其是进入小暑后,更不应多食、过食、大食、嗜食、暴食,否则,脾胃受伤,健康受损,夏季要积极预防食滞,护养脾胃。
“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
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
正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
“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
上述论点都说明了饮食有节,饮食清洁,饮食丰富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夏季。
“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等。”因此,夏季,要注意防范肠道疾病,避免伤及肠胃。
推荐专家北京太申祥和太医馆专家—徐振盛教授(每周一全天坐诊)
徐振盛,男,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曾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继承蒲师内、妇、儿科医疗经验20年。担任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邓颖超等中央首长的保健工作10余年。曾任中国医院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症胃痛协作组组长,中华中医内科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撰写了《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研制的温中止痛口服液、理气止痛口服液、清化止痛口服液,荣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三等奖。其中,温中止痛口服液、理气止痛口服液,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擅长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结肠炎、克隆氏病、贲门失弛缓症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胆、胰等消化道肿瘤及乳腺癌、宫颈癌、肺癌等术后的巩固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等。
(文章部分转载于新浪健康论坛网)
-
客服①群:客服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