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第一篇
第六节
许多食物即药材,中药与食物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它们是同时气源的,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中药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用药不当时,则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后果。
但不可忽视的是,药材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离不了。中医以辩证论治理论为指导,将中药与食物搭配,或制作简单的药茶,或加入调味料,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药膳食疗,因其膳中有药,兼具营养保健、防病治疗的多重功效。
药食选用学问大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因而药膳的应用也讲究“辩证用膳”“因人用膳”“顺应天时”和“因地制宜”。此外,饮食有节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原则,药膳食疗更应适量和节制,不可贪多或急于求成,少量长期食用,才是药膳调理体质的优势所在。
辩证用膳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制作药膳时也应当在辩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高血压有四种症型,肝阳上亢型、肺肾阴虚型、肾阳虚衰型,应分别选用对症的中药和食物配伍,而不是一个方子包打天下。
因人用膳人的“年龄”和“体质”各有不同,使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怕动了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大寒大热的中药。血虚体质的要多选用补血药,血瘀体质的要多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等。
顺应天时一天有十二个时辰,配合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恰好是一条经脉对应一个脏腑,人体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密切相关,故中医学提倡“顺应天时”而养生。中医古籍《素问?六元纪大论》有言“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指的是采用性质寒凉的药材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采用性质温热的药材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也是在选用中药时值得注意的。
因地制宜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水土、气候、生活习惯都会有一定的差异,造成人体在生理和病理上也有所不同。这与我们常说的人换了地方就会“水土不服”有相似之处。有的地区气候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四川地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广东气候炎热,饮食多清凉甘淡。选用中药制作药膳时,也要遵循这个原理。
药膳配伍有宜忌不仅药材之间讲究配伍,药材和食物也要适宜地搭配,搭配得好有助于药效的发挥,搭配不好则会减弱药效,甚至引起中毒反应。比如贝母和雪梨,一个祛痰止咳,一个润肺祛燥,二者搭配食用,功效相加,相互助益,是止咳化痰的良方。又如人参和白萝卜,一个补气,一个破气,两个搭配食用,功效相抵。
地点:兰州市城关区南滨河东路号(教育大厦东侧)佛慈养生堂
上班时间:上午8点30—下午5点30
—
请扫下面北京中科医院得白癜风有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