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以疗效说话,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我等学习中医的后生晚辈自然希望能让疗效说话。
欢迎大家评价医案,分享您的中医医案,中医六技、成功失败都可,以期在阅读体会中共同成长。
医案
表兄赵文林之夫人,年近三旬,得不寐证,兼心中恒惊悸。
文林为吾邑名孝廉,远出做教员,恒半载不归,家中诸事皆其夫人自理,劳心过度,因得不寐兼惊悸病。
初苦不寐时,不过数日偶然,其过半夜犹能睡,继则常常如此,又继则彻夜不寐。一连七八日困顿已极,仿佛若睡,陡觉心中怦怦而动,即蓦然惊醒,醒后心犹怔忪,移时始定。
心常发热,呼吸似觉短气,懒于饮食,大便燥结,四五日一行。
其脉左部弦硬,右部近滑,重诊不实,一息数近六至。
此因用心过度,心热耗血,更因热生痰之证也。为其血液因热暗耗,阴虚不能潜阳,是以不寐,痰停心下,火畏水刑(心属火痰属水),是以惊悸。
其呼吸觉短气者,上焦凝滞之痰碍气之升降也。其大便燥结者,火盛血虚,肠中津液短也。
此宜治以利痰降胃,滋阴柔肝之剂,再以养心安神之品辅之。
生赭石轧细八钱,大甘枸杞八钱,生怀地黄八钱,生怀山药六钱,瓜蒌仁炒捣六钱,天冬六钱,生杭芍五钱,清半夏四钱,枣仁炒捣四钱,生远志二钱,茵陈钱半,甘草钱半,朱砂研细二分。
药共十三味,将前十二味煎汤一大盅,送服朱砂末。
将药连服四剂,心中已不觉热,夜间可睡两点钟,惊悸已愈十之七八,气息亦较前调顺,大便之燥结亦见愈,脉象左部稍见柔和,右部仍有滑象,至数稍缓,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生赭石轧细八钱,大甘枸杞八钱,生怀地黄八钱,生怀山药六钱,龙眼肉五钱,瓜蒌仁炒捣五钱,玄参五钱,生杭芍五钱,枣仁炒捣四钱,生远志二钱,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将药连服六剂,彻夜安眠,诸病皆愈。
医家简介
张锡纯(年-年),字寿甫,籍山东诸城,河北省盐山县人,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他曾在沈阳创建“医院”,疗效卓著;在天津开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后继人才;在当时各地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很多具有创见的论文,在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与当时江苏陆晋笙、杨如候、广东刘蔚楚齐名,被誉为“医林四大家”,又与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并称为海内“名医三张”。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西医学在我国流传甚快。张锡纯结合中医的情况,认真学习和研究西医新说,沟通融会中西医,按他的说法:“今汇集十余年经验之方”,“又兼采西人之说与方中义理相发明,辑为八卷,名之曰《医学衷中参西录》。”意为:衷中者,根本也,不背叛祖宗,同道无异议,是立业之基;参西者,辅助也,借鉴有益的,师门无厚非,为发展之翼。
来源:摘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案篇。
美食佳肴话“三参”
说说中医的六类基本脉象
从民间个体中医境遇看现行中医药方针政策的偏颇
化湿行气说豆蔻
“三伏天”养生之道
夏天就该“热”着过
冬病夏治三伏灸(含三伏贴)
夏季做到这几点,必然能够养好心
疾病要断根,关键是养心,如何养心?
中药抗生素:蒲公英
椎间盘突出是否一定要开刀?
黄梅时节雨纷飞,盛夏养生不可废
湿为阴邪,损伤阳气。夏季如何祛湿?
经典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冬病为什么能夏治?
冬病夏治,怎能忘了膏方?
中医合自然造化之理的用药机巧
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
天下无癌论
解读“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
尴尬中医与寂寞国学
中医古籍常见典故
如何通过指甲检视健康
看中医的命,把中国的脉
《中华本草》在线查询
《中药大辞典》在线查询
《中国药典》在线查询
《全国中草药汇编》在线查询
经络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