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四季饮食养生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饮食养生是中医四季养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从古至今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本文总结了古代医家对四季饮食养生的认识,也根据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确立饮食原则及各季节适用的食物。

历代医家对四季饮食养生的认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饮食调理方面也应遵守这一规律。《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长夏,……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主冬,……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介绍了季节与五脏及五味的关系。孙思邈曾指出:“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其道理在于,春季肝气旺盛,食肝则肝气更旺,过则为害,故春季不宜食肝。夏季心气旺,秋季肺气旺,冬季肾气旺,故夏、秋、冬季分别不宜食心、肺、肾。脾旺四季,故四季不可食脾。孙思邈在《千金方》里说:“春省酸增甘养脾气,夏省苦增辛养肺气,长夏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秋省辛增酸养肝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节五味。刘完素提出了:“是以圣人春木旺以膏香助脾;夏火旺以膏腥助肺;金用事,膳膏臊以助肝,水用事,膳膏颤以助心;所谓因其不胜而助之也。”这是根据季节的不同,以臊焦香腥腐五气来助其所克之气。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说:“春气温宜多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之,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根据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季节特点,选择不同的食物适应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

四季饮食养生原则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自然界从寒冬萧静闭藏中开始苏醒过来,推陈出新,阳气生发,故春主生,五脏中属肝,春季饮食宜升补阳气养肝,用辛甘发散之品以助人体阳气,可选用的食物比如大葱、生姜、蒜、洋葱等辛散升发以助阳升散;韭菜温阳,益肝健胃;荠菜凉肝明目,益胃;菠菜滋阴平肝,助消化;枸杞叶补虚益精,清热明目;大枣味甘能安中,养脾气,平胃气。春季不宜食酸涩收敛之品,以免影响春之阳气升发和损伤脾气。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季是一年四季中气温最高、阳气最为旺盛的季节,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宜耗气伤津,人体的阳气外发容易外泄,我们应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补充津液,另外还要注意防暑防湿。饮食宜清补养心,淡补利湿,如苦瓜清热解暑,明目解毒;绿豆清热消暑,利水解毒;西瓜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黄瓜清热止渴,利水,解毒;番茄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宜可适当食用一些酸涩、咸凉之品,如酸梅汤酸收汗液,防止出汗过多。少食厚味辛辣助火之品,也不宜为清暑热而过分贪凉。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万物的生长平缓主收,天气肃杀干燥,燥宜伤肺,耗伤津液,故饮食上应滋阴润燥养肺,在应用时还要考虑凉燥与温燥之区别。可以选用梨生津润肺;藕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白菜清肺生津,通利肠胃;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黑木耳补气养血,润肺止咳;蜂蜜调补脾胃,润肺止咳。少食辛辣煎炸热性助燥伤阴的食物,如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以及煎炸的食物。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季气候寒冷,虫兽藏匿,草木凋零,万物处于收藏状态,是一年中最好的进补季节饮食宜滋补温补,敛阴护阳,使人体阴阳平衡。常用食物有栗子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核桃补肾益精,温肺定喘;羊肉健脾温中,补肾壮阳,益气养血。黑芝麻补益肝肾,养血益精;枸杞子补益肝肾,明目;鸭肉补气益阴,利水消肿;鳖滋阴补肾,清退虚热。冬季饮食上虽宜温热,但燥热的食物不宜多吃,否则会郁久化热伤津。

[1] 余翔.浅谈中医四季养生[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2):57[2] 许磊.《黄帝内经》的饮食养生观———季节与五味的调和[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0:54[3] 陈美惠.张仲景养生思想及养生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2:42.)[4] 张国玺.四季饮食养生法[J].养生之道,2004,(3):61[5] 陈静.中医药膳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的权威专家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oujie.net/sjzy/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