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饮食养生慎调五味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中医认为,食物各有其五味,即辛、甘、苦、咸、酸。不少的疾病与不当的饮食习惯有关,能够认识自己日常生活的食材的功效,在以五谷杂粮为主食的基础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在调和和搭配上也从五味调和上考虑,不偏嗜,饮食量要节制,不暴饮暴食,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黄帝内经》曰:“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遵如法,长有天命。”辛、甘、苦、咸、酸五味要合理搭配才能有益于健康。

  中医认为“辛”入肺经,辛味食物如生姜、葱白、蒜、辣椒等,具有祛风散寒、解表之痛,行气行血的功效。适当食用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等。但进食过多,容易导致指甲枯燥缺乏光泽、肌腱痉挛及精神萎靡等症状。

  “甘”入脾,甘味食物如蜂蜜、水果及没有明显甜味的五谷杂粮、蔬菜等,具有补血益气,调和脾胃的功效。适当食用可以促进人体所需的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滋养全身。而甘味食物含糖量高,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进食过多,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并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积,导致血脂过高、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等的发生,出现面色晦暗、胸闷气喘,腰膝酸痛和头发脱落等。

  “酸”入肝,酸性食物如山楂、乌梅、柠檬和醋等,具有醒脾开胃,消食化积及收敛固涩等功效,适量食用可以促进消化功能,增强肝脏解毒功能,食醋还具去腥解腻的作用,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和病毒等功用。但进食过多会引起胃肠道的痉挛好消化功能紊乱,损伤胃肠道。

  “苦”入心,苦味食物如苦瓜、茶叶、咖啡等,多具有清热解毒、燥湿通便等功效,少量适当食用还有增进食欲,促消化的作用。但清泻类食材宜于体壮易上火者,对于体质虚弱者则不宜。还有些食物所含味“苦”的化学物质对身体有益,有些却是有害的,如不成熟的甜瓜瓜蒂,能够引起胃痛、呕吐、腹泻等。

  “咸”入肾,咸味食物如食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具有增加食欲,软坚散结等功效,食盐还是最佳的调味品,适量食用可以促进人体消化功能,强健筋骨,调节人体的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缺乏了不仅使之食无味,而且还会引起身体酸软无力。但过量食用会引起高血压等疾病,容易引起胸闷气短、面色无华和血脉淤滞等病症,有肾炎、肝硬化的朋友还会加促水肿的形成,加重全身水肿的症状。

  《内经》还提出疾病的饮食调和及宜忌方法:,如“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五宜:脾病者宜食粇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野蒜):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黄豆芽)、猪肉、栗、藿(豆叶);肝病者宜食麻(芝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肌肉、桃、葱。”“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无禁,无令多食”。

  古人认为不同的疾病应配合不同“气味”的食材,才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打个比方,如有肾脏疾病的朋友,不要吃甘蔗、蜂蜜等过甜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大豆、黄豆芽、猪肉等食材的东西,也可以稍吃些苦瓜、葱蒜和喝些茶等,但不宜多,这些都给我们日常保健食疗提供的宝贵的借鉴经验。(肛肠科莫少卫副主任医师)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北京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oujie.net/sjzy/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