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认为自己身体虚,会问:“我们家里有别人送的补品,有人参、海参,虫草、燕窝,您说我该吃哪个进补呢?”
现在,秋天来了,很多人开始准备冬天进补的事情了,这在南方是风俗,是好事,对身体的保护很重要。
但是,这事儿,还真要看体质,首先是不要补反了!比如这人参,是养生佳品。香港亿万富豪邵逸夫爵士活了一百多岁,在生前,他曾经长期服用野山参,每天服用一根价值两万港币的山参,后来学习了气功,才慢慢不服那么多了。可是,人家服用越来越健康,度百岁而去。而有的人,服用后就会流鼻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参补气,气虚之人,服用了身体会越来越好,可是,如果阴虚,或者有实热之人,服用后就会越来越热,您看,流鼻血也是必然的结果啦!
所以,进补必须要考虑体质,不要把方向搞反了。另外,还有的体质,是根本就不能进补的,而是要清,比如,今天我们讲的痰湿体质。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湿气”?湿气是我们摄入的水分,身体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全部运化,无法排出,结果潴留在体内,成为了影响气血运行的障碍,这叫内生的湿邪。
外面天气潮湿,那是外部的湿邪。两者结合,那就更严重了。
“痰湿”的“痰”,又是什么东西呢?中医说的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的区别。所谓有形之痰,指的是我们咳嗽出来的痰。而无形之痰,指的是那种体内黏稠的病理性的液体,比如水湿凝聚,逐渐凝练成的痰,或者整天肥甘厚味地吃,营养过盛,导致代谢产物潴留而形成的痰。
这湿气重了,会导致痰的增加,而痰的出现,又会导致湿气更重。而痰湿结合,则雪上加霜。
痰湿体质的舌象是什么样的?大家来看看这个舌头照片吧!
痰湿体质的人,都有什么样的症状?我们来一一列举一下吧!
1.舌象:舌体胖大,苔滑腻,厚,舌苔颜色发白或者黄色,舌边常有齿痕。2.体形面色:体形肥胖,尤其是腹部肥满而松软,四肢容易出现浮肿,面部皮肤油脂较多,面色淡黄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睡觉时鼾声如雷。
3.口中与肢体的感觉: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粘腻,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经常感觉头昏昏沉沉,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易出现耳鸣。
4.感觉及睡眠:身体酸乏无力,慵懒,容易困倦。胸闷,痰多,容易出现肠胃不适,喜欢吃肥甘厚味。
5.大小便: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容易粘马桶,小便浑浊。
6.脉象:脉濡而滑。
7.在西医体检中,痰湿体质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糖显著高于非痰湿体质者。
我估计,讲到这里,很多朋友开始觉得自己有这个痰湿体质的倾向了,于是会问:“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种体质的人,不要轻易进补,如果进补,就跟火上浇油差不多,会越补越乱的。我曾经见过,一个痰湿体质的企业家,被一位高人开了补药,那个方子里面几乎汇集了所有我见过的具有补的作用的中药,气血阴阳,一起来补,估计是按照中药学教材的目录开的方子吧?最终,这位企业家被补的头晕,当众昏倒过一次。
痰湿体质的人,该怎么调理?非常简单,就是清谈饮食,加强锻炼。
这种体质的人,我建议多吃点萝卜白菜,少吃肥甘厚味,能忍住,能改变口味,则有希望改变体质。
另外就是运动,这种体质的人,如果能够坚持运动,则对身体的恢复大为有利。
记得有位朋友,是河南人,身体魁梧,他对自己的健康,特别自信,从来没有做过体检,后来,偶然有一次,他从北京去上海出差,结果被朋友拉去体检,体检结果一出来,吓坏了,原来指标特别不好,什么“三高”,脂肪肝什么的,于是问医生吃什么药?医生说不用吃药,运动就可以了,他又问:“怎么运动?”医生说:走步!
这朱总一听,不就是走步吗?好!我就走步,看看到底能不能好!于是,医院出来,回了宾馆,背起包,开始徒步,从上海往北京走!这一路,好像是走了两个月吧,总之是身体第一,事业第二,我先放下工作,就专心走步了。
然后,一路走到北京,到了北京,没有回家,医院做体检。那么,体检的结果是什么呢?估计大家都猜到了,身体一切正常了!所有指标,全部正常!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运动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这种营养过盛的痰湿体质,非常适合运动。
现在这位先生微博上不干别的了,就是带着大家走步,搞了一个“非凡足迹”的活动,每天到处走,之前在美国的加州,后来去澳洲,然后是戈壁滩,最近好像是上海,总之,带着大队人马,全世界各地地走,这叫一个快乐!
如果想用中医艾灸来化痰祛湿,怎么办?那么该如何祛痰祛湿呢?艾灸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身体有湿气、咳嗽都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来治疗,那么,祛痰祛湿灸哪个穴位?来和大家一起说说祛痰祛湿灸哪些穴位进行比较好,如何才能够收获到更好的效果。
第一:关元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中脘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腹部的正中线,也就是肚脐上面大约四寸左右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拉肚子以及胃溃疡等等。
第三:丰隆穴
在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也就是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祛湿的穴位,每天艾灸大约十五分钟左右,能够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对于身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四:解溪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祖辈和消退交界的位置中,横纹中间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这个穴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最好能够每天进行艾灸15分钟左右。
第五:足三里穴
这个位置在外膝盖下面三寸,也就是在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每天进行艾灸20~30分钟左右,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第六:合谷穴
中医认为,这个穴位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脸部的皮肤出现了红血丝,那么可以在合谷穴进行艾灸,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缓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浊以及疏通气血的作用。但是,如果是一些体质比较差或者是怀有身孕的女性,那么在进行这个穴位艾灸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禁止使用。
这个穴道的取穴方法主要就是将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对着另一只手的虎口,然后屈曲按下,指尖的位置就是合谷穴了。十天为一个疗程,每天进行大约10~15分钟左右,直到穴道微微发红就可以停止了,每天进行一次。
第七:曲池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屈起肘部的时候出现横纹的外侧段,是大肠经的合穴,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对位置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如果身体容易出现烦闷以及手麻的情况,对这个穴位艾灸能够很好的改善血液循环,改善不适应的情况。
第八:隐白穴
这个穴道在脚上大脚趾末节的内侧,距离脚趾甲的距离大约是0.1寸左右。隐白穴是脾的重要穴道之一。这个时候可以在隐白穴中进行艾灸,大约5~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能够起到很好的祛痰祛湿的作用。
通过以上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对于祛痰祛湿灸哪个穴位都具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好保健身体的工作,并且密切注意身体的变化,避免病邪、湿邪进入我们的身体,引发湿症以及各种疾病。
如果想用药方来化痰祛湿,该怎么办?我建议可以用温胆汤的方子来泡泡脚。这个方子是这样的:
温胆汤茯苓30克、法半夏6克、陈皮9克
炙甘草6克、竹茹6克、枳实6克
如果是寒痰,身体总是觉得很冷的,舌苔雪白,加入生姜五片,如果是痰热,比如舌质是红色的,舌苔粘腻,但是有点微微的黄色,则不必加生姜。
可以用这个方子,熬水,然后把药汁兑入温水中,用来泡脚,每天泡两次,每次二十分钟,孕妇忌用。一般用五副左右,就可以获得效果。
在获效以后,如果舌苔变薄,不再厚腻,可以服用一两盒的香砂六君子丸,用来善后。
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体质与生活习惯的关系密切,所以,体育运动,和清淡饮食,才是真正的改善良方!
我觉得,如果您看到自己的舌象是痰湿体质的,您就该像兔子一样地生活了,每天啃大萝卜和白菜,然后,蹦蹦跳跳,您瞧,这不但身体健康,还会越来越可爱呢!
苏凤哲
苏凤哲,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优秀中医人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继承人,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的亲传弟子,我国当代著名中医施今墨的再传弟子。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血液病临床工作30年,创造性提出了“苏氏肿瘤治养结合体系”治疗肿瘤,“细胞逆转法”治疗白血病,“激发生髓法”治疗再障,“免疫清血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一系列中西医结合新理论。著作六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现任中国肿瘤名医网首席专家。在养生保健方面,继承导师国医大师路志正的学术思想,主张尊经养生和以调脾胃为主的四季养生法,著有《路氏四季养生经》,受广大读者欢迎。曾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青岛电视台《民生开讲》、《光线传媒》等栏目进行中医专家讲座。在国家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著书八部。擅长治疗:
擅长肿瘤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多靶点生物净化逆瘤法治疗肿瘤,同时采用路氏脾胃养生疗法调养身体,形成完备的肿瘤治养结合体系,减毒增效,防止复发、扩散、转移,减轻癌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经临床验证,以多靶点生物净化逆瘤法+路氏脾胃养生疗法为核心的苏氏肿瘤治养结合体系,可以使中晚期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50%。
出诊时间:
10月1、2苏凤哲,(市北世医堂坐诊)专家坐诊时间和预约-
QTV2—生活服务频道
民生开讲
用科学引领民生,让生活多一点智慧jaing↑长按上方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根治白癜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