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给力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我们正式进入了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末伏的到来,意味着由夏入秋、由闷热渐凉爽。此时的气候很容易造成人食欲不振、体弱倦怠、心烦不宁等症状,是养生的一个关键时期。
那么,末伏时应该吃些什么,才能平稳度过季节交替、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呢?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在民间饮食习俗中,烙饼摊鸡蛋是末伏的应节食品。
经过了前面的30天,人体消耗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所以末伏时需要适当补充营养。而鸡蛋被称为“全营养食品”,面粉中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人们在吃烙饼摊鸡蛋时往往还会加上一些别的蔬菜或肉类,丰富口感的同时也让营养更为均衡。
绿豆糊饼
食材:绿豆,小米,玉米面,鸡蛋,蒿子秆
做法:
①绿豆、小米提前用水浸泡,然后按照10:1的比例打成浆,加入玉米面,搅拌均匀制成面糊;
②将面糊倒入锅中,小火摊成饼;
③把蒿子秆和蛋液搅匀,倒在糊饼上,盖盖焖制3分钟,待底面焦脆、蔬菜成熟即可食用。
这道绿豆糊饼,其中用玉米面替代传统小麦面,增加了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的摄入;绿豆和蒿子秆都有清热利水的功效,两者搭配祛暑除湿效果更强。末伏吃它,美味又健康。
末伏在立秋之后,按照传统需要开始贴秋膘。但是此时暑热尚未完全褪去,不宜大补,更适合清补,比如高蛋白、低脂肪的鱼肉、鸭肉就是不错的选择。
鱼肉
相比红肉,鱼肉的脂肪含量低,而且它富含ω-3脂肪酸,在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老年痴呆风险、保护肠道健康等方面都很有好处。末伏吃鱼肉,不仅补充营养、增强体质,还不会过多增加肠道负担、不容易胖。
金玉满堂鱼米香
食材:三文鱼,玉米,豌豆,胡萝卜,蜂蜜,猕猴桃,橙子,花生
做法:
①玉米粒煮熟,加水榨成汁,入锅烧开后放入白糖、盐、豌豆、胡萝卜丁,勾芡后盛出;
②将猕猴桃、橙子切丁,放入做好的芡汁中,加适量蜂蜜搅拌均匀;
③三文鱼切块,加盐、生粉腌制,入油锅煎至成熟,盛起装盘,淋上芡汁,撒上花生碎即可。
暑热容易伤心,因而护心也是末伏的养生重点之一。
三文鱼不仅富含DHA、EPA,还含有一种被称为“心脏加油站”的物质——辅酶Q10,对于增强心脏活力、保护心脏健康十分有利。这道菜的配菜,如玉米、胡萝卜、橙子、猕猴桃等也都含有一定量的辅酶Q10,常吃有助于强健心脏。
鸭肉
鸭子性凉,中医认为它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有较好的清热润燥功效,在夏秋交替的时节吃尤为合适。而且,鸭肉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其比例甚至超过了橄榄油,常吃可帮助调节体内血脂、辅助预防动脉硬化等疾病。
爽口鸭粥
食材:鸭肉,山药,香菇,生姜,大米
做法:将山药打成糊,和鸭肉、香菇、大米、姜末一起炖煮成粥,出锅前可加适量盐调味。
鸭肉清补不上火,山药可补脾健胃,两者搭配很适合末伏食欲差、胃口不佳的人食用。
伏天祛暑湿,大家都爱喝绿豆汤。但绿豆汤性质偏寒凉,喝多了脾胃容易受伤,倒不如试试下面这3款汤饮,祛湿解暑同时又不伤脾胃,调养效果很是不错。
三豆汤
配方:红豆50g,绿豆50g,黑豆30g,浮小麦30g
做法:豆类提前浸泡1小时以上,然后和浮小麦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至软烂即可。
红豆赤色入心,有较好的健脾止泻、利水消肿功效;绿豆可清热解毒、止渴消暑;黑豆能平肝补肾,同时还能中和部分绿豆的寒性;浮小麦敛汗、益气、除热。
夏末秋初喝一碗三豆汤,祛暑湿、养心神、不伤脾,而且豆类富含蛋白质,也正好符合清补的原则。
秋梨汤
食材:雪花梨,莲藕,柚子肉,椴树蜜,姜
做法:
①将雪花梨洗净,不用削皮,用擦子擦成蓉;
②莲藕去皮洗净,同样擦成蓉;
③柚子肉掰成小块,生姜切丝备用;
④锅内放水,水沸后放入梨蓉、莲藕蓉、柚子肉、姜丝,加适量椴树蜜调味,盖上锅盖煮20分钟即可。
这道秋梨汤具有不错的滋阴润肺功效。其中的梨子、莲藕、蜂蜜都有不错的润燥养肺作用;柚子中富含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成分能帮助保护呼吸道粘膜;姜丝则能辛辣开胃,并为这道汤增添一些独特风味。
白茅根汤
配方:白茅根5克,乌梅3克,菊花2克
做法:将白茅根、乌梅、菊花一并放入水壶中,加~ml开水,盖盖焖泡30分钟后即可饮用。
白茅根有性寒却不伤脾胃、利水而不伤阴津的特性,是防暑、生津止渴的常用药之一。将其与乌梅、菊花配伍,不仅口感酸甜、味道不错,还能起到清热解毒、降火去燥、养阴平肝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