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补这三样,身体好得不得了,不花一分钱

本文约字,阅读需要10分钟。

人,靠能量活着。能量水平,决定着你的健康水平。能量足,身体好,精力旺。能量差,身体虚,爱生病。因此身体差的人,真正需要进补的是能量。能量不是虚的,人体生产能量,需要营养、氧气和水。营养就像是汽油,作为原料提供能量,要燃烧这个燃料,就需要氧气。人体内的燃料燃烧,是在水里完成的,专业词叫水解。因此同时补足这三样,完全可以出现1+1+13的效果。而如果只是补充某一样,效果可能不到三分之一。

补,就意味着缺,那这三样,我们是不是都缺呢?毫无疑问,只要你不够健康,那一定是都缺的。先说氧气,其实现在人,都是隐性缺氧的。全球都在提倡低碳环保,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已经多到不得不控制了。这多出来的二氧化碳,都是氧气转变来的,氧气肯定就减少了。以前的人口少,现在人多了,分摊到每个人的氧气是不是变少了?都说人活一口气,呼是为了出一口气,吸是为了争一口气,但这个气里的有用成分,开始减少。

森林是地球的肺,大部分人都住在城市里,没有森林没有肺,这氧气肯定就少啊,更不用说拥挤的公交车和地铁了。是的,你可能并没有出现头晕缺氧的情况,这是因为人体,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有很强的生存调整能力,但有调整能力,不是说身体可以无中生有,身体要么动用储备,要么按照重要性原则,拆东墙补西墙。你说在肺气不足、肾气不足时,先伤的是肺和肾吗?一定不是的,先受影响的一定是四肢的气血。这个情况如果持续的时间过长,身体就算想调整,也没有办法。

另外,因为食物资源充足,吃的东西比以前多。吃的东西越多,是不是就需要越多的氧气?现在人还吃了不少坏东西,那些添加剂等各种非天然成分,人体消化处理起来是不是更加困难,这是不是也会伤气?气足不思食,我们现在喜欢吃东西,喜欢进补,那不就说明我们现在气不足吗?社会节奏也快,生存压力大,这让我们长期处于隐性紧张当中,紧张就是非常耗气的。所以现在人急需补气。

再说营养。刚说现在人东西吃得太多,现在怎么又说要补营养呢。东西是吃得多,不是都没怎么消化吸收吗?那就要在提高消化吸收率上作文章。正常来讲,天然食物,是自带营养开关的。这话怎么理解?食物,不管是动物性食物,还是植物性食物,它本身也是一个生命,它要活着,同样也需要能量,也就是说它自己本身,就有将某些物质,转化成能量的办法。比如说我们的主食大米,大米的完整形态是稻谷,稻谷主要的能量物质是淀粉,稻谷要发芽长成新的水稻,这就需要能量,因此必须把淀粉转化成能量。

稻谷里除了淀粉层外,还有胚结构和糊粉层,这两样结构里有蛋白质、维生素B和磷等物质,有点营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几种物质,都可以作为身体生产能量的催化剂。没有这个催化剂,淀粉就不能变成能量。建国初期,我们吃的91米,加工程度比较低,糊粉层基本是都保留着,虽然口感不好,但是在体内好消化。现在吃的大概是61米,加工得很精致,看起来白,吃起来也不糙口,但没了糊粉层中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这淀粉就没那么容易变成能量。现在那么多高血糖和糖尿病的,是因为食物中自带的消化团队没有了,就只有淀粉,人体要利用淀粉,就得用身体固有的助消化物质,这是常说的增加胰岛负担,胰岛负担持续加重,最后被压垮了,高血糖和糖尿病就来了。

针对这种饮食结构的不合理,衍生出了很多养生的方法。比如辟谷、饥饿养生和轻断食,意思是在一个时间内,不吃主食,只吃水果蔬菜益生菌等食物,给身体补足维生素和矿物质,不但可以消化那些多余的糖和脂肪,还能逐渐提升身体的消化能力。也有一些人提倡吃全食,比如说吃红薯,就带皮吃,这样不光是吃能量物质,还将帮助能量代谢的物质一起吃进来,消化就会好很多。为了能够吃全食,现在有不少机器,可以将食物连皮带籽都打成糊糊,甚至还可以将带鳞的生鱼直接放进去,打出来就是一大碗原汁的鲜鱼汤。场面看起来不和谐,但这是一种可以吃到全食营养的合理尝试。

除这些方法外,营养学中,有一类特殊的营养物质,叫做抗氧化剂,典型的有维生素ACE,起什么作用呢,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缺氧能力。上面不是提到了现在人,普遍都隐性缺氧吗?氧不足导致很多食物营养不能转化为能量,补充抗氧化剂,可以在人体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帮助将食物转化为能量。以维生素C为例,它可参与人体的三羧酸循环,这是一种重要的能量代谢反应,有了维生素C的参与,效率会高很多。维生素A和E,因为只能在脂肪里溶解,刚好脂肪也是能量物质之一,但是身体代谢脂肪不那么容易,这就非常需要这哥俩,尤其是维生素E,是血管内脂肪不能正常代谢,黏附在血管内形成粥样硬化的重要嫌疑犯。补充抗氧化剂,提高人体的抗缺氧能力,和上面提到的直接补充氧气,可算做中西养生法门的殊途同归。

再说补水。上文已经提到,人体内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是在水里完成的。水是溶液,溶解在水里的东西,叫做溶质。一般治病的药物,都是溶质,用溶质来调节溶解度和渗透压的平衡。平衡了,也就没有病了。但也有医生提到,用溶液也就是水,同样能调节这个平衡。他是美国的临床医学博士巴特曼,他在《水是最好的药》一书中,记录了大量用水治病的案例。他从这些案例发现并总结出一个规律:很多慢性疾病,都是人体长期慢性脱水造成的。他认为,口渴不是缺水的唯一信号,换句话说,即便不口渴,身体局部也很可能处于缺水状态,只不过身体的水储备很多,占全身重量的60%以上,所以有强大的南水北调能力,但这只是一时的拆借策略,不能凭空变出水来,还是需要每天补充足够的水。

喝饮料也能补水,但饮料中含有大量的脱水因子,会让补水的效果大打折扣,时间一长,身体里的水,仍然可能不足,引起发炎和生病。炎就是火,水不足以克火,火就多了,两个火就是炎。二火为炎,病火为痰。有些人有经验,当自己注意常喝白开水时,很少感冒生病,这就是水的作用。中医的理念很厉害,它没有说让你补水,因为它有对应的办法,不是缺水吗?有些食物和药物,可以做到生津止渴,津,就是津液,有了津液就可以止渴。

小结一下,身体差是因为能量不足,要补能量,就必须同时补充能量三要素:营养、氧气和水。补营养,不一定要做加法,轻断食、辟谷是在节约身体的营养,可归类为补营养的一种。如果身体健康,多吃点蔬菜水果就行了,如果是亚健康,可以吃点复合维生素片剂和身体明显缺乏的营养。如果是慢病需要调理,需要的剂量大,复合维生素片的剂量就不够,需要自己去搭配。补氧气,每天花15到30分钟,闭上眼睛静坐,前期做到什么都不干,后期做到什么都不想。也可以练习腹式呼吸,提高身体的摄氧能力。补水,可以喝天地水,晨起时,半杯温开水,一口气喝下去,如天水下灌,清肠通便。平素喝水,少量多次,小口慢饮,一天喝够毫升。如果有运动量,还要再加。少喝或不喝饮料。

补足这三样,身体想生病都难。细心的人会发现,为什么没有提到运动、心理和睡眠,这三样当然也非常重要。运动,需要身体供应能量,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提高能量的生产效率,专业名词叫做提高基础代谢率。单纯的适度运动,对身体有益,如果在运动的时候,同时补充营养,效果会更好。心理呢,良好的心理,可以节约身体能量,负面的心理,额外消耗身体能量。真正要补充能量,需要开源节流,上面讲的补水、补营养和补气,都是开源,良好的心理就是节流。不然这边补,那边亏,永远也补不到位。睡眠与工作相反,工作是气血营养,从五脏往外走,将能量供应到全身四肢,人才能干活。睡觉呢,是气血营养,从全身四肢往五脏回流,将能量用于五脏的修复。如果你的能量不够,那么干活就不给力,睡觉就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让五脏休养生息。如果花了很多的睡觉时间,五脏还是得不到很好的修复,不能给全身和四肢很好的能量供应,那全身和四肢就不答应了,你侵占了它的时间,还不给它好处,五脏和全身四肢就有矛盾,这让大脑很为难,于是失眠开始出现了。(研究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oujie.net/xgzx/96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