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1
8
请假条
尊敬的徐翔院长:
我们因毕业原因,需请假离校,望批准!
中央戏剧学院届全体同学
.6.26
毕
业
快
乐
毕业了,万千思绪、万般挂念
毕业了,情一直在、家一直在
届的毕业生们
万千思绪,万般挂念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表演系:于了一、康可人、王啓函、方朝阳
导演系:范凯华
舞台美术系:陈丹阳、亓华铮、李伟婷、
王岑伊、范永毅、张志琴
戏剧文学系:郭旌、燕润贝、赖斌
音乐剧系:应雨宸
京剧系:杨猛、周厚锐
歌剧系:兰芳
戏剧教育系:张梦桥、张梦瑾
戏剧管理系:万张雯、张楚卿
电影电视系:张晋栩、国洋铭、马凝
研究生:韩帅、皇甫晓朋、李嘉鑫、冯若绮
典礼毕业生代表皇甫晓朋
要毕业了,很多同学都会大哭一场——在拎着行李跨出宿舍的时候;在挽着导师合影留念的时候;在全班彻夜狂欢后,低声细语地互道珍重的时候;在我们身穿学位服,于实验剧场齐声高唱《常青藤之歌》的时候……我也哭了,比大家哭得都早,冒场了。十天前,构思这篇发言稿时,我坐下来静静地梳理了自己在中戏的日子,就忍不住哭了。说真的,身在中戏的个日日夜夜,这一刻我最紧张,紧张而且惶恐。因为我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朝气蓬勃、个性十足的戏剧影视艺术精英人才,每个人对中戏的感情和表达方式都应当是独特的,岂容我一个人代表?
既然不敢代表大家,那我就先只代表我自己,一个即将离家远行的孩子,跟家长们和兄弟姐妹们说一些平时没机会说的话。我来自河北,从小读书成绩就差强人意,也没有找到学业上的目标,人生的前二十年过得稀里糊涂。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是那二十年的真实写照。感谢上天的指引和家人的全力支持,这一切在年发生了改变,我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表演班,寻找到了我人生的新大陆!入学后,我在中戏的第一个指导教师,目光坚定地对我说——永远不要过早地给自己下定论,那会限制住你真正的潜力。在这种激励下,我发奋图强,于年,又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班,我们班的第一任指导教师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们——不要认为能考上中戏导演系就已经是一个导演了,导表演的学习是必须将自己的全部生活都忘我地浸润在戏剧艺术当中,否则便不可能学成。我谨遵教诲不敢怠慢,于年获得了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我的导师一眼就发现我读书少、理论基础差。但他没有嫌弃我,更没有放弃我,他严厉地告诫我——没有看书就没有真问题,没有真问题就不要提问。青春年少干什么都好,就是别顶着读书头衔却不读书!今天,我要真诚地感谢在中戏遇见的每一位老师,他们对每一位学生都同等地尊重、关心,呵护我们的思想,锤炼我们的精神,是这些无私的教育者,让我见识了学术研究的高尚,体验了艺术生活的美好!
当然,我还要感谢我在中戏遇见的每一位同学,从他们身上,时常能学到新的观点、受到新的启发,更重要的是能体会到友谊的可贵!面对未来的生活,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深切地体会到,是在中戏学到的专业知识使我们能够实现生活上的经济独立,而更重要的,支撑着我们在现实的生存环境中享有人格尊严的,正是学院为我们建立起的对艺术与人生的信念。
可以这么说,中央戏剧学院改写了我的命运。八年来,我在中戏收获得太多了。我能明显地感到中戏总在竭尽所能地造福学生,小到雾霾口罩、世界杯宵夜,大到通畅高效的医疗保障,对毕业生就业的悉心指导……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之下,还成立了中央戏剧学院创艺空间,搭建了优良的创新创业平台,成立了中戏创客联盟,我们受益之多一言难尽。同时,这八年中,我也见证了学院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在办学条件,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等各方面,中戏都已经走在了国际前沿,成为了世界一流。如今,我们能在校内看到众多世界知名艺术院校带来的优秀作品,更有机会把我们自己的作品带到国外一流的演出平台去展示和交流,还有很多专业开设了国际班……我由衷地自豪,为中戏的历史,为中戏的现在,更为了中戏更美好的未来。我时常会问自己,学院是一流的学院,而我是一流的学生吗?毕业后,若我还想配得起中戏毕业生的这个荣誉,我就必须继续跟随着学院的脚步,不断进取,不断突破!
最后,我想念一段对母校的深情告白,这告白或许只有咱们中戏人才能完全听得懂——这是《六月的离别》,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回想当年刚接到中戏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像一只《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激动地上蹿下跳,心想我就是那《上帝的宠儿》。托中戏集体户口的福,我也做了八年《北京人》,摇了七年车牌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也没摇上,我接受了这《命运的拨弄》,我告诉自己,这就是一场《仲夏夜之梦》。感谢生活教给我《雷雨》再大也不可怕,因为第二天还会迎来新的《日出》!感谢恩师们教给我,要向《列兵们》一样,在《战斗里成长》!感谢学院教给我,当行至人生道路的《三岔口》,要寻找“求真、创造、至美“的路标!今早,我在同学们出晨功之前便来到了小花园,坐在《长椅》上,享受着《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心想,如果有一天《死神摊牌》,向我发出《绝对信号》的那一刻,我不会《灵魂拒葬》,我要变成一只《海鸥》、或是一只《青鸟》,或是一只《夕鹤》、总之,我要变成一只《鸟》,因为我要飞过《原野》、飞过《洒满月光的荒原》,飞到中国话剧林的枝头做巢,因为,中央戏剧学院是我永远的《家》!
博士研究生韩帅
本硕博十年就读于中戏电影电视系,从20岁到30岁,我的青春记忆,对生活、生命、艺术的全部体验,都发生在这个地方。我是电影电视系培养的孩子,我在老师们的培育下,变成了曾经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样子。我的一生都将与学院紧紧相连。谢谢我的恩师们,根深叶茂,后会有期。
时光飞逝,未来茫茫不可知,祝福母校永远美丽。希望师弟师妹们珍惜时间,勇敢而专注地去学习、感受、创作吧。希望自己能“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
硕士研究生冯若绮
这是我在中戏的第七年,本科毕业的时候,感触没有现在深,那时候觉得,我还有三年的研究生时光可以在学校度过,可是昨天,当礼堂里响起《常青藤之歌》的时候,我哭得唱不下去了,脑海里浮现出年,我穿着军训的迷彩服,和同学们第一次在操场上见面的场景,舍不得,真的舍不得。中戏,我对这里的情感太深了,每当说出“中戏”这两个字,我是自信的,是骄傲的,感谢七年前我做出的这个决定,毅然决然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感谢七年里每一位老师教我演戏,教我做人;感谢在常青藤下与每一位同学相知、相伴的时光;感谢中戏像母亲一样用爱渗透我的每一个细胞,让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这是我第二次以毕业生的身份,听院长告诉我们:中戏永远是你们遮风避雨的港湾,第一次穿的学士服,第二次是硕士服,所以毕业不说再见,因为中戏就像我们的妈妈,就算儿行千里,母亲也始终在那里,牵挂着一批又一批,踏出校门的孩子们。亲爱的师弟师妹们,以后,我们的母校妈妈就交给你们来爱护,就交给你们来守护啦。我是中戏人,不忘初心。
表演系于了一
毕业不是一个结束,反而是更新的开始,就像是刚进来中戏一样,我们也会充满活力地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了,我们要以一个更好的姿态更完美的样子。在未来,有一天会有别人说,这是中戏的学生,是和别的地方不一样的,他们是艺术家,不仅仅是个明星或是个商人。我也真的希望有一天能为中戏做一些骄傲的事情,令她自豪。
太多美好和回忆在这里了,我永远爱你中戏,愿下一次见面你还是那么绿油油,我也还是那个纯真的男孩。希望师弟师妹们永远纯真,就像刚到这里的时候一样,做个好人,做个优秀的人,令中戏自豪吧!
导演系范凯华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中央戏剧学院作为中国最高戏剧学府的地位都是由前辈先生们的创造与成就所奠定的。未来的这所学校所展现给世人的面貌,却取决于我们每一位学子。这是一份沉重的责任,但我辈应有此担当。教育的意义是要一代更比一代强,通过先生们的教诲,能够有新的创造,我认为是对母校最好的回报。但这在最初入学的时候,是想都不敢想的。因为刚入校时候的我们,普遍刚刚经历完高考的洗礼,一个个都“球球蛋蛋”的,现在看起来自己都觉得惨不忍睹,具体就我个人而言就是胖得和艺考时候不像同一个人。听说中戏有甄别制度,生怕被直接“退货”,现在想来,大概还是老师手下留情了。然而导演作业总是做不明白,出起晨功总是要斗智斗勇,景片不够总是要想办法偷,熬夜通宵想构思总是叫苦连天,不过在看到戏文系同学要写上百本读书笔记的时候又会不怀好意地笑一笑。总之就是在高强度的训练下怀疑人生,在中戏的学习真的并不轻松,不少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平平安安顺利毕业。
如今真的毕业了,却发现这一切都是青春该有的模样。而我们当初“所遭遇的一切哀伤苦难都成为了日后我们甜蜜的谈资”。中戏所给予我们每一个人的不仅仅是学识与智慧,同时还赋予了我们安身立命的本事。感恩母校,让我们能够有尊严地面对生活。为此作为回报,我们应当背负起中国戏剧的十字架,薪火相传,为往圣继绝学。同时我深深地记得先生所说:“当老师可以尽情地欣赏学生的创作的时候,教学就停止了;教学是有规律的,打破了规律,戏剧就会向前发展,产生新的规律”。如果说毕业之际有什么想对自己说的话,我想,便是谨记先生们的教诲,去创作,去创作,去创作。对于仍然在校的师弟师妹,我不敢以师兄自居,只能分享老师常常提到的话——“要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简洁是才能的姐妹”。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戏剧文学系赖斌
还未准备好就已经匆匆毕业,来得太匆忙,还没等到从从容容地备好一个欣然接受的表情,就已经匆匆忙忙地奔向下一站。就像大一时,总觉得大学四年还有很久,距离毕业还很遥远。终于有一天惊醒过来,望一望身边变化的面孔,才知道大家都已经不再是四年前的样子,于是在一片惊愕中,猛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毕业了。只好收拾一番心绪,向大家道一声珍重。
在中戏的四年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从小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所未曾体验过的。姑且把它叫做自由吧,或许在别的同学看来这并非有多么自由,但我还是依旧要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包容。想对师弟师妹们说:四年的时间其实并不算长,如果不想还未准备好就已经毕业,那就享受并且珍视当下吧。想对自己说:希望能在毕业之后,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舞台美术系张志琴
四年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踏入中戏的校门,感谢母校当时选择了我,我也庆幸自己可以踏入这里,转眼间,四年就这样过去了,这里给了我太多的回忆,教诲了我太多,感谢我的母校,感谢老师们,感谢?。
愿母校积历史之厚蕴,更展宏图!再谱华章!希望师弟师妹们可以好好享受校园生活,充实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享受当下生活。希望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音乐剧系应雨宸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上哪所大学,义不容辞还是中央戏剧学院,冥冥之中我一直对中戏有着一分特殊的情意,也许就是命中注定。记得十几岁从第一次去中戏看戏,走进大门,我就爱上了,没有理由,就是感受到了这是我要去的未来,并且努力实现了。直到今天,穿着学士服,站在学校的土地上,我不敢相信时间的流逝,不想回忆点点滴滴,我怕自己会控制不住情绪。
只想说一声:感恩吧。感恩中戏的师长同学,感恩中戏的一草一木,感恩中戏的教室、排练厅,感恩中戏所有的一切……也许唯有中戏,才能让我如此深爱,也许是因为一直以来飞舞的梦想,在中戏插上了双翅。我真的不想毕业,也没来得及认真道别,可能就是不想说再见,因为这儿一直就是我的家,永远的家。师弟师妹们,请你们好好珍惜在学院的一切,我想只有当你们走到今天才会明白,那么的不舍和依恋,都源自于内心的纯粹的对母校、对梦想的爱,他们只会愈来愈强烈并且永存。我会常回家看看。我爱你,中戏。
京剧系周厚锐
转眼四年过去了,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我们依旧不忘再一次走过这熟悉的校园,望着这爬满常青藤的教学楼,回首着我的四年大学生活,心中有太多太多的不舍和遗憾,面对着可爱的同学,面对着美丽的校园,我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只字难出。曾经是多么的盼望着早些离开校园,离开宿舍,离开排练厅,但是到了此时才发现,有多么的不舍,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留恋。回想着昨天在实验剧场,我们四百多名同学穿着学士服,最后一次走上舞台,幸运地接受着徐翔院长、系主任一个一个的拨流苏,听着皇甫晓朋师哥代表着毕业生用只有中戏人能听懂的话对母校深情地告白,徐翔院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那句“如果走累了就回来歇歇脚,中央戏剧学院永远是你的家”戳中我们的泪点,四百人最后一次闪着泪花齐唱着《常青藤之歌》,将典礼推向高潮。今天,我们就要离开可爱的大中戏了,我可以骄傲地对身边的人说,我是“中戏人”。这四年来,每一个欢笑,每一滴泪水,每一段故事,每一次经历,每一声感动,都使我难忘,作为中戏人,我们将承载着中戏和老师们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做一位富有责任和担当的戏剧人。
希望母校在今后的日子里取得更大的成就,培养出更多的戏剧人才,造福和服务社会。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时刻用“求真、创造、至美”来激励和提醒自己努力前进。作为中戏人,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会脚踏实地地做一名戏剧人。
歌剧系兰芳
当《常青藤之歌》的旋律在毕业典礼中响起的时候,我再也抑制不住,泪水夺眶而出。这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我真的毕业了,一股失落替代了毕业的喜悦,就好像失去了避风的港湾,像一个没有了父母的孩子。对这个校园,有太多的不舍,舍不得离开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舍不得我的琴房和排练教室,舍不得这片绿油油的常青藤,和在学校的一草一木。看着毕业照里笑得阳光灿烂的我们,和五年前入校时挂在脸上对大学美好憧憬的欣喜一模一样,只是脸上的稚气已经褪去。五年,似乎又走回到了原点,我们又要拖着行李箱离开家了。
感谢母校培养了我们,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在这个大院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戏剧的魅力和大家对戏剧的热爱。这就是艺术的天堂,这就是梦开始的地方。无声无息地感染着我们,让我们永远留恋您。希望师弟师妹们珍惜在中戏的美好时光,要好好学习,也要痛快地玩儿,用心感受身边的人和事。要做戏,先做人!虽难以达到“今日我以中戏为荣,明日中戏以我为荣”的目标,但一定要努力,争取配得上“中戏人”的称呼。
戏剧教育系张梦桥
毕业时刻回首这四年,感慨万千,那些在排练场与同学们艰辛而快乐创作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浮现在眼前,一想到我们曾经在中戏的黑匣子和实验剧场绽放过自己,就觉得特别幸福。也许鲜花和掌声不值得留恋,光鲜背后付出的汗水才记录和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即将离开可爱的校园,虽然也会有彷徨,但面对专业理想内心却始终是坚定的,因为在中戏的四年磨砺了我们专业和意志,我们更加相信,母校会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和永远的港湾。
感恩母校对我专业和人格的培养,特别感谢所有帮助指导过我的老师,我在每一位老师身上看到了对戏剧的热忱和对待专业一丝不苟的精神,这深深地影响和激励了我。同时想对师弟师妹们说: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天,那将是最纯粹最美好的日子。专业上稳扎稳打,尽力抓住每个教学阶段完成自己不同方面的成长。毕业时刻回过头看时,争取不妄四年时光,不给自己留有遗憾。最后,希望自己未来坚持不懈怠,努力将自己的全部生活忘我地沉浸在戏剧艺术中,不忘初心,不负“中戏人”这个光荣的名字!
戏剧管理系张楚卿
四年前,德国拿到了世界杯冠军,也是那一年我们收到了中戏的录取通知书。四年后,德国小组赛淘汰,而我们毕业了。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却已然改变了太多太多。一支世界级的球队用四年的时间告诉我们保持巅峰是件多难的事情,我们也用四年的时间明白了不进则退的道理,变得更加成熟。初入中戏时,或许很多人都跟我有着一样的心情,觉得自己的头上顶着别人没有的光环。而真真切切地度过这四年后才真正领略到,这光环背后的沉重。或许是有所知才有所畏惧,现在每每提起自己是一名中戏人时,除了当初的那份骄傲也会更多地思索着自己的一言一行究竟是否配得起学院给的这份荣誉。
四年里,我们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也是这四年,我们目睹了学院的蓬勃发展甚至有幸在某些时刻参与其中。毕业之际,最想说的还是一声感谢。感谢母校为我们提供了如此优越的求知环境,为我们构筑了成长成才的平台;感谢老师们在学术上毫无保留地教导我们,在生活上把我们的需求当作头等大事;感谢同学们一路的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或许是因为毕业总是与离别相伴,让我们说起这两个字时不禁会夹杂着一些悲伤。四年一瞬,而今梦醒。分别的这一天大家互道着前程似锦,或许我们无从知晓未来究竟会不会如锦绣般美好,但我真诚地祝愿大家也祝愿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变成更好的自己,牢记学院“做戏先做人”的嘱托,把“求真、创造、至美”始终放在心上。最后珍重着再道一声再见,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再次相见。毕业快乐,中央戏剧学院我们永远的家~
电影电视系马凝
四年来只觉得时间白驹过隙,拿着录取通知书走进中戏的那份诚惶诚恐现在仍记忆犹新,拿着毕业证走出中戏的那份五味杂陈会用一生回味。
我想对母校说,感谢母校的每一位老师,他们对于艺术的追求,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专业的严谨以及他们的敬业、博爱,是他们让我做了最幸福的学生!感谢母校给予我的一切,您的孩子将带着您的光环,继续努力!对师弟师妹们说,希望大家是一个快乐的人,是一个有温度的人,是一个永远向上的人。四年的时光真的很短,要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堂课,要对知识怀有敬畏之心,带着专业的态度,不负前程!将我最深的祝福送给最可爱的你们!对自己想说,也想感谢一下自己,当了四年的班长,也会有辛苦的时候,但现在想来一切都值得!也会有面对困难想退缩的时候,但好在我选择了坚持!未来的日子里依旧要努力,依旧要认真,依旧要常怀感恩之心,依旧要热爱生活,依旧要快乐!
常青藤下,莎翁像旁
情一直在,家一直在
中
戏
男寝大爷
女寝大妈
图书馆老师
超市小姐姐
保安小哥
前台小姐姐
食堂老中青天团
画
重
点
了
以上采访将会在下周的广播节目中放送,敬请各位听众期待~
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