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中医疗法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或伴有恶心呕吐的病症。以青年女性多见。其发生常与受寒饮冷、情志不调、起居不慎、先天禀赋、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胞宫,与冲、任二脉及肝、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实证是冲任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虚证为冲任虚损,胞宫、经脉失却濡养,不荣则痛。
西医学中,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两类。经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为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见于月经初潮后不久的未婚或未孕妇女;继发性痛经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肿瘤、子宫颈口狭窄及阻塞等。
本病以腹痛为主症,虚证多因气血不足,冲任不调,多见于经后。实证多因忧思、忿怨或在经期内受寒饮冷,以致经血凝滞胞宫,多见于经前或经后。痛经多见于肝郁气滞、寒湿凝滞、气血不足三种证型,针灸治疗痛经多取中极、归来、三阴交、曲泉、太冲、气海、关元等穴。中极属任脉,通于胞宫,与归来相配,可清理冲任,行气活血;曲泉、太冲疏肝理气解郁,三阴交行经止痛。气海、关元温中祛寒,再配以三阴交可健脾利湿;血海活血通经。
治疗痛经实证一般宜在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每天治疗一次,待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而虚证患者,需待月经干净后3天开始,隔天治疗一次,待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一般均需治疗3-5个月经周期。针灸治疗痛经一般对原发性者效果明显,不但止痛作用快,有时还能根治。有研究表明,针灸之所以能治疗痛经,是因为它能调整内分泌功能,调整月经周期,改善生殖器官功能活动;对继发性痛经立即止痛作用也很好,但不能根治,需要针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方能收获良效。
如需咨询相关问题,可联系针灸科8诊室余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