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可以这样养生

清明时候雨初足

白花满山明似玉

十里春风睡眼中

小桃飘尽馀新绿

4月5日3时20分

我们迎来清明

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桃花初绽,杨柳泛青

莺飞草长,风轻雨润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

一派气清景明的春日气象

“清明”由此得名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阳春四月,出游踏青

人们忍不住走到户外、田野、山边

感受旖旎春光,拥抱明媚春天

荡秋千、放风筝

都是清明时节的民间习俗

人们把风筝放上天后剪断牵线

期盼除病消灾,带来好运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也是一个肃穆的日子

中国人要祭奠祖先、缅怀先烈

充满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

清明节是一个契机

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死

体味现实人生的可贵

清明节是一种寄托

流淌着我们对过去的思念

承载着对未来的期待

让我们不负春光

珍惜每个今天

让我们心怀感恩

昂首笃定向前

清明时节,这样养生

早上7点至9点宜起床

为了使阳气更好地生发,在清明时节,人们应有意识地顺时而为调整作息,早点起床。7时至9时是辰时,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

因此,尽量把作息时间向前调,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衣:多穿几件,有备无患

早春的街头,“短袖与棉袄齐飞”的情况并不少见。老人们常说,“春捂秋冻”。清明时节,时暖时寒、乍阴乍晴,因为早晚温差大,人们在中午有太阳气温高时,可以穿着稍微单薄的衣服,但早晚如果还是那样穿衣,就会感到凉意了。这段时期,不妨采用“上薄下暖,薄厚搭配”的方式着装,最好多穿几件,有备无患。需要时,还可搭配帽子、围巾等小配件。

食:饮食宜清淡

清明时节,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所以可多食时令蔬菜,如韭菜、地瓜、白菜、萝卜、芋头、荠菜等。饮食调摄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老年高血压者,应低盐饮食,同时还应适当增加钾的摄入。

另外,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不过,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寒食伤胃,易损人体阳气,且又伤脾助湿,不利于湿邪运化。清明时节,湿气太重,饮食调理更应注意,寒凉伤脾困湿的食物均不宜多吃,并且注意饮食有度,特别要保护好脾胃的正常功能。

睡:多睡不是解决春困的办法

春困是人体一时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发生大脑血流量改变而出现的生理现象。要解决春困,多睡反而不是办法。因为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之处于抑制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其实,不妨经常开窗透气,使室内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适当增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犯困时,闻一闻风油精、清凉油或花香,或撒一些花露水;选择听一些动感的音乐等,都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

动:多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使阳气增长有路。还要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

防:对花粉过敏的人应尽量躲避花粉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感冒,除了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疼,还伴有眼痒、流泪、鼻痒等症状,其实这不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症。专家建议,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应尽量躲避花粉;好天气时将屋内屋外打扫一遍,遇干热或大风天气,可关闭门窗或加挂窗帘;如果天气许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换床罩、被单。

清明正是一年中最潮湿的梅雨时期,南方地区更是经常湿雾笼罩,衣服难干。此时湿气萦绕,胶着难散,人体气机运行不畅,人们常感体倦疲乏,头重昏朦,食欲欠佳,甚至大便溏泄。湿邪困阻,湿郁气滞,首选藿香、陈皮煎水内服,有芳香化湿,行气消滞功效。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此时湿困脾胃,食欲欠佳,可适当进生姜、辣椒等辛温食物以助阳化湿,醒脾开胃。因为辛辣食物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胃酸分泌,增强食欲,所以“吃辣能下饭”正是这个道理。

推荐茶饮

藿香陈皮饮

材料:藿香l0克,陈皮5克,糖适量。

制法:藿香、陈皮放煲内,加水2碗,水煎片刻,去渣加糖,代茶饮。

功效:芳香化湿、行气消滞,适用于体倦身重,脘腹滞满,舌苔白腻之人。

疏肝健胃饮

材料:青皮10克,陈皮5克,生麦芽20克,糖适量。

制法:青皮、陈皮、生麦芽放煲内,加水2碗,水煎片刻,去渣加糖,代茶饮。

功效:疏肝理气、开胃消滞,适用于情绪不畅,脘腹胀闷,食欲欠佳之人。

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配料:太子参15克,大枣5枚,陈皮3克。

做法: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频频饮用,可连续冲泡3~5次。

功效:理气和胃。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健康广东、中国中医药报、医院

编辑:陈楚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oujie.net/jbjs/11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