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十四养生四季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春天的三个月时间里,称作发陈。天地都开始发芽,万物因此繁荣茂盛。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披散头发穿着宽松,以此让志气得以伸张,不要滥刑杀伐,给予而不要夺取,奖赏而不要惩罚。这是顺应了春天的养生之道。违逆春生之气,就会损伤到肝经,到了夏天就会生寒性之病,导致夏天成长条件不足。

夏季的三个月,称作藩秀,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交,万物生长茂盛秀美,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太阳,不要容易发怒,让英华成为秀丽,使气机宣畅,宣泄自如。对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这是顺应了夏季的养长之道。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到心脉,到了秋天容易发发生疟疾,导致秋收之气不足,冬天容易生重病。

秋季的三个月,称作容平,天高风急,地气清肃,早睡早起,和鸡的作息时间相仿,来保持神智安宁,收敛神志,减少外界秋季肃杀之气的影响,让肺气清明,这是顺应了秋天的养收之道,违逆了秋收之气,会损伤到肺经,使冬藏之气不足,冬天容易发生飧泄病。

冬天的三个月,称作闭藏。水结成冰大地开裂,不要扰动阳气,早睡晚起,等到日常招摇的额时候才起床,让志气潜伏匿藏,好像个人私密一般,严守不外泄,又像是得到了渴望的东西,秘藏起来一样,要躲避寒冷,接近温暖。不使皮肤开泄损失阳气。这是顺应了冬天的养藏之道,违逆冬天闭藏之气,会损伤肾脏,春天容易得痿厥的病症,使春生之气不足。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天的气象,清净光明。藏纳德行运行不止,所以可能永久。如果天不藏德,就会出现阴霾晦暗,日月昏暗的气候,邪害侵害山川,阳气闭塞不通,地气昏蒙不明,云雾弥漫天空不能放晴,天上的雨露不能下降。天地之气不能交换,万物生机不能延续。得不到滋养,高大的树木也会死亡。恶劣的气候不能终止,风雨不能按时到达,甘露不能降下,那么草木都会凋零枯萎不能繁荣。邪风频频刮来,暴雨屡屡降临,阴阳四季不能相互协调,从而背离规律,万物活不到天生寿命的一半就会死亡。

这一章节从春夏秋冬四季展开到天地雨露,把养生的视角从人本身谈起延展开来到天地万物。

春季重点在养肝主生发,夏季重点在养心主宣泄,秋季重点在养肺主收敛,冬季重点在养肾主闭藏。

由此特别提出了四季作息时间的不同:春季晚睡早起、夏季晚睡早起、秋季早睡早起,冬季早睡晚起。

我们从前理解的古人作息是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移动而进行的,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时好奇查阅了下古人普遍的作息时间,忽略农耕时代分工不同导致的作息时间不一样,大约时间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休息,早上五到七点起床,对照地支十二时辰就是亥时休息,卯时起。

一年四季里倡导晚睡的有春夏两季,倡导早起的有三季。因此睡眠时间从养生角度来说,还是更偏向于长一些为好。

同时点出了四季养生的重点脏器,春肝夏心秋肺冬肾虚,后面有专门章节详细阐述。

我大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oujie.net/jbjs/9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