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自身规律保持中医特色才能弘扬中

贾谦年开始专门从事中医药领域战略研究,曾担任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课题组组长。他主笔的《中医战略》为确立中医药的重大战略地位作出独特贡献,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年以课题组名义向国务院提交了《中医药完全可以解决非典型肺炎》调研报告。他为振兴中医药呕心沥血。他所获得的荣誉是被民间中医药名家称为“振兴民间中医药旗手”。   贾谦著有《中医战略》著作和《发展中医药政策研究(总报告)》等10多篇文章。他为当今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是为中医药呐喊的旗帜人物。

中医药学是中国第一大发明,其意义远大于其他四大发明。

中医药学是中国的原创性医学,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医药学是成熟的、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医学,可以应对各种疾病,包括现代医学认为是新出现的疾病,如SARS、艾滋病、“禽流感”等。

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人类两大医疗保健体系。

与发展仅二百年的现代医学及其所出现的诸多弊病相比,中医药学有极大的优势;中医药学是防病的健康医学,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我们不可能学习西方的医疗保健模式。美国总统医疗顾问方厉培先生年在中国明确指出,医疗保健费用飞速上涨,会使美国财政崩溃。

作为华夏子孙,作为龙的传人,首先要尊重我们的历史,要对中华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中医药学拥有自信心,

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自主发展中医药学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医药主管部门的责任。

我们要告诉世界: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健康医学,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活法。

然而,中华先哲们所创立的本真中医药学,在今天的学术界几乎消亡殆尽;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也几乎荡然无存。

要振兴中医,发挥中医优势,就要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保持中医特色。为此,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法规?正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一、中西医药学及其方法论比较

中西医药学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现在包括卫生界大人物在内的不少人对中医药学习不够、误解颇多,所以我们下面着重阐述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

(一)什么是中医

什么是中医?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科学完整的定义。下面只是想谈谈我们一点想法。

《辞源》、《辞海》等诸多语言工具书,未有中医、中医药学词条。

今之“中医”称谓,始于清末民初。其时,将外来的教育称为西学,将自己的则称为国学;将外来的医学称为西医,将自己的医学称为国医,后来亦称中医。迄今,中医、国医二词通用;在教科书中多用中医一词,中医院校开设的门诊则多称“国医堂”。所以,“中医”可以说是“中国医学”、“中华医学”的简称,是与从国外引进的西医即“现代医学”相对的一种医学。故《现代汉语词典》对“中医”的解释是:“中国固有的医学”。

中医药学是自从有了中国,也就是有了中华文明就存在的医学。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特点就是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繁衍壮大,中医药学起了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还有另一层意思,即“中庸医学”、“调和医学”。这是就中医的本质而言。西方医学是对抗医学,借用药物消灭细菌、病毒,替代人体的某些功能,或借用手术等手段摘除或替换某些组织、器官。中医则不然,认为人体五脏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与社会都应该和谐,太过与不及皆为病;“不偏为中,不变为庸”,“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故中医通过医师的“辨证论治”,药物的“补偏救弊”,重新恢复到“无太过、无不及”的原本的平衡运行状态。

《黄帝内经》是以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的法则揭示了人体气血运行规律;描述了在气的作用下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并以此指导中医的诊断、治疗、用药,包括养生,以扶正祛邪、调整气血、疏通经脉、不治已病治未病等,把健康和长寿带给亿万人民。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其含义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对运动形式、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描述,并以之指导医疗保健的实践。把五行理解成五种元素,实在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我们认为,所谓中医药学是:根据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五运六气学说,按照阴阳五行所揭示的生命运动的规律,以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借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和自然界万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偏性,使之恢复到和谐平衡状态,从而保障人们健康的医学。

由于篇幅及研究目的所限,在此不再详论中医的基础理论问题。

(二)中、西医学比较

中医与西医是哲学思想、基础理论和医疗方法完全不同的两种医学。

中医是以综合演绎为主的东方科学,是在长期的大量的医疗实践中,总结推演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医学,是只针对活人的医学,因而对于生命运动有着深刻的认识;西医则是以还原分析为主的西方科学,是以动物和死人解剖为基础的实验医学,因而对于异常复杂、联系广泛而又处于不断变化的生命的认识,往往陷入机械论的泥坑。

17世纪中期,法国医生拉美特利出版了《人是机器》一书。他说:人是一架机器!是一架会自动运行的机器!他认为:心是血泵,肺是风箱,胃是研磨机,四肢是杠杆,而饮食则是为了补充燃料。

这种医学模式,用机器的原理来解释人的生理结构和病理机制,它将人体分成许多独立的“零件”来研究,认为所谓的疾病,只不过是人体这架机器的零部件产生了故障的结果,而医生则是修理匠,其任务就是修理机器。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西医注重的是局部而不是整体,是结构而不是功能,是物质而不是精神,是各个零部件的作用而不是其间的联系。

西方医学以还原论看待人体和生命,认为人由内脏和皮毛筋骨组成,再往下分,则由细胞组成,细胞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基因组成。所以西医以为人体所有脏器几乎都可以分割或置换,换肝、换肾、换心脏,用各种仪器设备一直检查到基因。有人说西医也有整体论,比如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系统生物学等。但西医这种整体论是堆砌式、结构式、组成式的整体论。试想,谁是一个妈生养四肢,另一个妈生养脑袋,日后再组装起来的?

从研究方法论上说,中医是整体论,认为天地之气是化育人的本原,把人看作是自然界的产物,因而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日月运行、四时变化、环境差异,皆影响人,而且人之五脏六腑亦是一个整体,相互密切联系而不能分割,故中医讲究“因时、因地、因人”辨证论治;越是高明的中医,考虑的因素越多、越全面。

中医药学的脏腑、经络,与解剖的概念完全不同。解剖至今无法发现经络,因为经络现象只存在于活人身上,人死后四小时经络现象就消失了。人们习惯于用解剖学说来理解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是完全错误的。

中医讲唯物论,也讲辩证法,既强调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强调人的精神因素即七情六欲的作用。以SARS为例,西医用抗生素去杀灭,不行就用激素,结果不仅至今没能杀灭病毒,而且以激素无区别、无条件地调动体内抗病机能,造成严重的难以治愈的后遗症;中医则有针对性地用药性之偏改变人体寒湿热的内环境,使病毒无法在体内繁衍,不仅成功地防治了人们谈虎色变的疾病,而且没有任何后遗症。事实证明,中医的推断是正确的,一到小满,进入三之气,客气转为厥阴风木,风能克湿,大自然改变了人体的内环境,SARS就过去了。至今恐怕也无人能证明,是什么灵丹妙药把地球上的SARS病毒都杀光了吧?

中医理论的特色就是化繁为简,以简驭繁,以看似简单的阴阳五行等理论,破解驾驭复杂的生命现象。举例来说,中医只需望闻问切,即可判断病情,依据的是患者和医生的感觉,看似模糊,实则往往比检查化验灵敏、准确、全面。西医似乎在微观上精确于中医,但往往出现以偏概全、以假象当本质、以瞬时作常态的误诊。就像老农挑西瓜,一看一拍就可判断瓜的生熟酸甜,而不必切开测量糖份。

需要比较的东西很多,以上只是略举一二,说明中西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医学体系。

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是用西医药的管理方式管理中医药;用西医药的标准衡量中医药;用西医药的统计方法统计中医药。这完全违背了中医自身发展规律。

中医有完全不同于现代科学以及西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违背这些规律,会使中医彻底消亡,我们会成为历史的罪人;遵循这些规律,振兴中医,从而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乃至于造福世界人民,我们就将是民族的功臣。

中医到底有哪些规律呢?

(一)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中医药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是以中国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人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讲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中医将之发展得淋漓尽致。中医的核心思想是阴阳五行,中医古籍莫不贯穿这一思想。

没有中国文化底蕴,就无法理解阴阳五行,就不可能学好中医。有人认为中医理论太玄,是古代的东西,因而是落后的、不科学的东西。其实,是他自己不能或不愿意搞懂;这种人也听不懂相对论,但却不敢说相对论不科学,因为那是洋人的东西;这种人应该闭上嘴巴,弄明白了再说话。我们虽然可以把中医经典翻译成白话文,让中国人好理解,让外国人能看懂。但翻译中很难把原意译准、译全,而且韵味全失。把唐诗宋词都翻译成白话文让学生学,还有什么意义?

西医源于西方近三二百年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采用逻辑分析思维;中医不然,用的是形象演绎思维。二者没有共同语言。百年来,总有人要用西医思想解释中医,解释不通就说中医不科学;这就如同用芭蕾舞改造京剧、用足球规则裁判篮球比赛一样可笑。离开了中华文化、离开了阴阳五行,不仅学不好中医,解释不了中医,也永远理解不了中医。

过去要参加科举,必须熟读四书五经;读通四书五经,就可做官,就可管理国家,亦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医药学实际也是一门宏观的管理科学,与管理国家道理相通。十个秀才九个医,读通了四书五经很容易成为医家,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张仲景是汉代长沙太守,常常在大堂之上为人诊病,始有“坐堂医”之说。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宋代文学家苏轼、科学家沈括,明代文学家高濂等皆是中医大家。刘禹锡重视疾病预防,并留有论述医药养生的专著《传信方》两卷;而后人根据苏轼和沈括的几部医药养生论著编写的《苏沈良方》,成为流传至今的医学和养生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也是大医家。故熟读经典,“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据说,西方文字30年一变,中国白话文50年一变:鲁迅当年写的白话文,今天读起来已十分生涩。南怀谨先生在其《论语别裁》中说,文言文是个好东西,这种书面语不随时间变化,只要学上两年,就可读可写,就可以读懂两千年前的著作,其著作也会流传千年而仍能让人读懂。遗憾的是,“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灭了文言文。今天的学生,哪怕是博士,有几个人会文言文,有几个人会吟诗作赋?扔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反说中医难学、中医不科学,真令人齿冷,令人悲哀!

可以说,中华文化是皮,中医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今之中医教育,从深受西方文化教育和现代科技与逻辑思维熏陶的理科生中招收学生,进校后,又拼命灌输西医基础和外语,根本没有中华文化之底蕴,学生焉能学好中医?有些“精英”鼓吹只有院校教育是先进的、科学的,考执业医师必得有院校文凭,这不能不说是在有意无意地消灭我们的中华文化、消灭中医。

要培养真正的中医,最好从初中甚至从小学毕业开始培养。先行中华文化教育,继之以背诵中医经典,跟师临床,三五年即可培养出一个能治病的好中医。

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她能同化一切外来文化而不是异化自己。今天,但凡现代科技对中医有用者,中医自然会吸纳,不必喊叫中医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西医用的仪器设备,我们当然可以用,那并非西医的专利。然而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我们到底有多大的用处?例如,CT、核磁共振可以确定肿瘤位置、大小,但中医治疗时却“见瘤不治瘤”,凭望闻问切进行全身调理,辨证论治。仪器确诊肿瘤,只起患者了解的作用,对中医的诊断治疗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说,中医与现代科技风马牛不相及,没有必要如此“延伸”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诸种感官。

这就是中医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二)中医是临床医学,实验室研究不出中医药理论

中医的理论是从临床中总结升华出来的,不是从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医圣张仲景的巨著是他与伤寒斗争的结晶。因温病,10年中张仲景族人死亡三分之二,他作为长沙太守,不断临床,奋而研究,遂成医圣。明末清初,瘟疫流行,吴鞠通、叶天士整天救治病人,在仲景基础上发展了温病治疗,其后才由其弟子们总结出《温病条辨》,提出卫气营血辨证等等,年来,屡试屡验。

SARS、艾滋病、“禽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是瘟疫,迄今西医也没有拿出好的对策;然而,有关部门崇洋媚外,只许西医进行治疗,不许中医介入。如果当初允许中医参与治疗,不仅可以更快地解除患者痛苦,挽救更多的生命,而且中医理论可能又有创新,总结出新的辨证论治方法了。不让中医临床,不仅是对中医的无知,更无异于扼杀中医!

中医理论没有一个是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但今天我们的研究却要求搞这个动物模型那个动物模型,提出这样的假说那样的假说,进行这种实验那种实验,非要找到什么有效成分予以分离提取,等等,紧跟在西医后面追赶!某中医大学在《中医药现代化》杂志上发表那么多论文,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对中医中药发展、对中医临床没有任何意义的实验室“成果”: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耽误了研究生的青春。

不了解中医的发展规律、跟在西医后面爬行,其结果必将导致中医西医化而后彻底消亡。

(三)中医属于意会知识范畴,适于师徒传承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创造了“个人知识”一词,从而使知识不再被看作具有与个人无关的、普遍公认的客观的性质。因为“个人知识”是通过识知者对被知事物的能动领会实现的,而领会过程需要理解行为主体的个人参与。对中医药学来说,其本身就是难以被西方学术言传的“个人知识”。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博士后张超中的出站报告《中医药知识创新战略研究》指出:“按照波兰尼关于知识的理论,中医药知识在性质上属于意会知识,这种知识比一般作为客观知识的科学知识更具有实在性且居于主导地位,克服了后者源于方法论的知识缺陷,因而具有开拓个性化科学境界的理论功能和实践方法,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建设性因素。”该文又指出:“世界卫生组织未能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推进传统医学发展,其根本原因来自于对传统医学的怀疑,缺乏对意会知识创新发展规律的认识。就我国来说,实现中医药理论的当代创新必须打破客观知识的束缚,建立以意会知识为导向的创新机制。”

意会知识的获得是一个领悟过程:把不连贯的局部理解为完整的整体。这种认识方式不同于我国当前通行的“言传式”的方式。最能够代表中医药学知识之意会性质的概念当属“神”,即精神。对“精神”的知识只能来源于人的感受和体验。“言传”难以描述。

从这种意义上说,具有意会知识属性的中医药学更适合于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师徒传承,使之领悟。院校教育肯定是有用的,但决非是唯一的,更不一定是最先进最科学的。因此,考执业中医师必须要大学文凭,是不了解中医药学属意会知识范畴,硬要用客观知识去要求。

所以,中医的培养必须遵循自己的发展规律,而中医执业医师的认定应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来管。

(四)个性化治疗使中医适宜于诊所形式

西医是群体性治疗,只要是这种病,就用这种药。然而,要弄清患者得的是什么病,西医只能采用排他式诊断方法。比如一个患者头晕目眩,半侧有点麻木,医生把各种可能性一一排除,最后确定是脑溢血还是脑血栓。甚至一个普通的感冒,仅一两个大夫也难以确定。所以,医院,设立各种科室,购买各种设备,医院越大越好,设备越多越好——西医认门!

中医则不同。中医是个性化治疗,其诊断只需望闻问切,无需其他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所以一个中医即可开设一个诊所,甚至药品也完全可以做到前店后场,自行生产:自采自制自用。几千年来,中医看病没有病床,都是家庭病床,大夫到患者家中诊治,医院给嫔妃看病也不例外。中医只分内外妇儿,每个中医都是全科医生,医院。民国初年,我国80万中医基本上都分布在农村。一个好的中医,一个诊所,惠及方圆几十里的民众。

山医院只医院,院长崔扣狮没有学历,但师从多位名医,是一个没有受到西医污染的纯正中医;近四十年来,他接治过15万例各类患者,其中,经CT、B超、核磁共振检查确诊的癌症患者5万例。年8月26日,一个一岁多的小患者,腹腔肿瘤拳头大,到西安求医,先要求交6万元手术费,未敢做,医院,仅外敷膏药,花了元,治愈,迄今小孩7岁,再无复发。医院见到一个三四岁男孩,患髓母细胞瘤,双眼突出如蛙;曾到天津治疗,要交30万,且被告知,可能人财两空;医院,仅用膏药,花费元治愈。医院在偏僻的小山村,来的都是全国各地的患者。

中医诊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并非千人一方。深圳黄炳华大夫自学中医,一个诊所,三两个医生,没有任何“先进”的仪器设备,却什么病都看。因为他疗效好,费用少,远近闻名,许多患者跑百十里地前往就诊。一个小小诊所,他每天要看四五十人。他辨证论治一个阑尾炎,不过百十元花费,效果很好;而西医看阑尾炎,需三两千元,动辄手术,患者还得受罪。

所以,中医适宜于设立门诊或诊所医院。换句话说,中医,也只有中医,才能在农村和城镇社区广泛设立诊所,方便居民看病,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西医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医院,医院的做法。按照《医院管理条例》,要有多少病床、多少设备,医院,更在院内设立各种科室,医院几无二致。这是抛弃了自己的发展规律,扔掉了自己的特色,照猫画虎,最终导致中医优势的丢失,中医的消亡。

(五)中医中药不能分家

众所周知,西药是化学家的实验室产物,西医不懂药,只会按照化学家或药厂研究人员的指令使用这些药品,用美国西医大家曼戴尔松博士的话说,西医不过是药厂的次级推销员而已,必须按照说明书用药,不敢有任何创新(《中医战略》序七)。所以,对西医而言,医、药是两张皮,贴不到一块。

自古以来,中医中药是一体,从不分家。一提中医,就包括中药以及中医的各种非药物疗法。一个中医,要懂中医理论,要懂药性,会望闻问切、辨证论治,也要会针灸、按摩、拔罐等,还要会认药、会采药、会炮制、会自制丸散膏丹。他们认药凭眼观、鼻闻、手摸,似乎不科学、不先进,其准确性却并不亚于现代仪器,十分有效而且简单方便,为当代仪器设备所不及;惜乎几十年来的“现代化”,老药工已经所剩无几,其经验即将彻底失传,新中国培养的中医几乎不会认药,更不会炮制。广东电白县一位老药农,年过古稀,认识一千多种中药,只要你叫得出药名,他就能从山上给你找来,实属难得之人才,医院校愿意请他教学生认药呢?!

有人要废医存药,认为中医不科学,中药还有点用,只要提取有效成分,做得和西药一样了,现代化了,与西方接轨了,就可以进入世界主流医药市场。这些人想错了。中药与西药不同,必须由中医按中医理论辨证使用,离开了中医,中药就都是废物、垃圾以至于是毒药。中医开的每个处方,都是一对一地以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这与西医用药完全按说明书是两回事。

某单位的一项软科学研究认为,医院腐败,于是中医中药也像西医西药那样分家了。郑筱萸操控的药检局更是变本加厉地制定了各种条条框框以图扼杀中医中药;中医中药既然不能分家,中药管理权应该尽快收回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所有这些分家之举,都是不懂中医之发展规律而制定政策使然。

三、中医优势与特色

中西医哲学基础不同,方法论迥异,不可通约,如前所述,中西医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是无法结合的;犹如20多年前英国《新科学家》上讲的牛与西红柿杂交(结合)热闹了好一阵子一样(愚人节发表的骗人玩意儿,居然有人相信,当作高科技成果翻译刊登)。

既然中西医不能结合,则当并存。“万物并存而不相害,万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认为,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各有各的优势,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人类两大医疗保健体系。

(一)中医是国宝

1.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我国古籍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医籍,且,中医是中国哲学、人文科学、社会学、天文学、地理学、农学、化学等各学科之集大成者,因此,中医药学的振兴必将带动中华文化的复兴,而中华文化复兴的意义将远大于欧洲的文艺复兴。

众所周知,西方科学技术以分析还原为方法论,认为世界无限可分。虽然西方科学技术创造了现代文明,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由于西方科学是建立在“竞争”、“掠夺”文化基础之上的,即建立在“征服自然”的思想文化基础之上的,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过度的矿产开发等,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资源,招致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已是屡见不鲜。因此,现代科技的双刃剑特性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中华文化是“和”文化,讲人与人和谐相处,民族与民族和谐相处,国家与国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尤其是对于人体,非常讲究“阴气平和,阳气密固”,保养正气以滋润性命,顺应四时而养生。因此,中医的物质、人文世界观必将指导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引领人类社会进步,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华文化复兴的世纪。中医药学是中国的原创性医学,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西汉以来的多年中,中国发生余次瘟疫,正是中医药的防治,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所以,中国从未出现过像欧洲那样一死上千万人的悲剧。

在我国各行各业中,最有优势、最有实力、最有底气、最有后劲,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唯有中医药。而且中医药的养生保健、简便廉验和人性化服务等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中医药将来能够解决世界人民的健康长寿、无疾而终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研,几乎没有多少西医能治而中医治不了的病;反倒是许多中医能治的病如多因素疾病、病毒性疾病等等,西医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很多被西医判了死刑的患者,经过中医的治疗,奇迹般地起死回生!有人说,西医手术比中医强。的确如此。但是,一则西方已经认识到90%的手术是不必要的,二则中医手术在东汉时水平就已很高,那时就用“麻佛散”进行手术麻醉,只是因为手术过于残忍、大伤元气而且很多病症施以药物和运用其他方法也可以解决问题,因而抛弃了发展手术。

因此,中医药学是我们的国宝,这一点勿庸置疑。

(二)中医是完整的、系统的、成熟的理论医学

一些西医以及近百年来我国的不少科学文化“精英”一再强调:中医是经验医学,不科学。我们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与此正好相反:中医是理论医学,而且是成熟的、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医学。

什么叫理论医学,就是用其理论可以解决各种临床问题,可以解决西医认为“新出现的疾病”,可用以回答“新出现的疾病”之原因,亦即其理论可以预防治疗各种疾病,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这种医学就是理论医学。什么是经验医学?在用实验方法取得经验之前,对所遇到的疾病无法解决,只有在取得了治疗这种病的经验,找到了有效治疗方法之后,才敢用于临床;凭经验进行治疗就是经验医学。许多国家的传统医学是经验医学,包括我们的一些民间草医草药也是凭经验用药。这里要说明的是,经验医学也是医学,也有用。我们并不因其他医学属于或基本属于经验医学而鄙视、排挤他们。但是,中医不属于经验医学!而近现代一些科学文化“精英”说中医是经验医学,则是想要说明中医“不科学”!

中医是理论医学也体现在:她运用阴阳五行的准确含义完全能够解释中医的各科学说,能够说清楚中医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是怎样建立来的,说清楚中医的治疗原则,说清楚病人发病及其痊愈的原因,可随时用以指导临床。

按照中医理论,几千年来解决了中华民族遇到的各种疾病,包括近几十年来遇到的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或没有很好疗效的新出现的疾病,如SARS、艾滋病、“禽流感”、戒毒等等。既然按照中医理论能够应对各种疾病,不必先要经过种种实验才能找到有效治疗方法,为什么有人硬要把中医说成是经验医学呢?!

而且,中医是成熟、系统、完整的理论医学。首先,历史悠久,中医有0年历史,西医只有二三百年历史,说它是个孩子是抬举它;其次,0年的发展使其能够轻松应对新出现的SARS、艾滋病等,而且效果极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其理论体系非常系统、完整,可随时用以指导临床。

德国著名汉学家、中医理论家波科特先生于年11月应我们邀请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作报告,他强调,“中医是成熟的科学”。只有我们自己人反倒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

中医不是经验医学,而是理论医学,成熟的、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医学。反之,现代医学是经验医学;这么说,丝毫没有贬低现代医学之意,而是由于现代医学源于实验:化学家或曰药物学家是盲目地也只能盲目地从诸多化合物中筛选药物,哪些化合物有毒,哪些没毒,哪些有效,哪些没有效,是不清楚的,必须进行实验。没有在白鼠身上实验以取得经验之前,不敢在志愿者身上试验;没有在志愿者身上取得经验之前,不敢用于临床。现代医学没有哪个理论使得它可以立即应对新出现的疾病,如SARS、艾滋病、“禽流感”、戒毒等,因为它对这些病没有经验。所以SARS出现之后,现代医学束手无策,所采用的药物连当时的西医大家都认为没有用处;某院士于年底在研讨会上也说:得了SARS,不进行任何治疗,93%的患者会自愈。换句话说,新加坡,我国台湾、香港死亡率超过7%的那些患者都是冤死的。迄今现代医学对SARS的经验恐怕还停留在用抗生素和激素可能解决不了问题上,而对有效的途径仍未有经验。也正由于此,现代医学对戒毒只能以小毒(美沙酮)代大毒(吗啡等);某大学从美国请回戒毒专家,年薪万人民币,每月还有上万美元的生活补助,不是也没有解决戒毒去心瘾的问题吗?中医能解决,可惜的是有关专家和领导不信中医有此能力。他们只信洋人的东西。

在此需要强调说明的是:一些科学文化“精英”把中医说成是“经验医学”,是因为不肯认可中医有“科学”的依据!现代医学倒是“有”科学依据,却无法摆脱经验医学的束缚,这些“精英”却把西医标榜为“理论医学”,实在是长文化帝国主义志气,灭中华文化威风!

在此需要再强调说明一下:经验医学也是医学,而且有用。抗生素解决了许多细菌性感染就是典型例子。不能因为是经验医学就可以加以歧视。

(三)对待中医应该像儿子对待母亲一样

百十年来,不少人总是说中医不科学,北洋政府于年公布《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没有中医药教育方面的规定,即“民元教育系统漏列中医”事件,引发了中医近代史上首次抗争请愿活动;年2月,南京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余云岫炮制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由于中医界的抗争,南京政府不得不将此案搁置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卫生部王斌等人说中医是封建医,要予以打倒;今天,又有人捡起余云岫的衣钵,叫喊要在五年内消灭中医,而且组织网上签名。遗憾的是,叫唤时间不短了,签名的寥寥无几,网上反驳者倒是不计其数,且言词激烈。看来,绝大多数中国人相信自己的祖宗,相信自己祖宗留下的传家宝。

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20多年前就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没有从对人类的福利出发给予人道主义的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昆明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oujie.net/swqf/11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