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疱疹病毒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显著神经痛为特征,好发于春秋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全病程约2-4周。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病毒性皮肤病。初次(无免疫力者)感染后,临床表现为水痘(约70%患者)或隐性感染(约30%患者),以后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沿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三叉神经节中,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如某些传染病(如感冒、疲劳、精神创伤、恶性肿瘤、烧伤、外伤、大手术后、放射治疗、使用某种药物(如砷剂、免疫抑制剂)等,均可引起病毒的再次活动,表现为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
中医带状疱疹又名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医宗金鉴》记载:“此症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外科启玄》云:“缠腰火丹,一名火带疮,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
带状疱疹神经痛明显,部分患者常在皮损消退后遗留有后遗神经痛,尤其是老年人疼痛剧烈,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缩短病程、缓解疼痛、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主要目标。对中医诊断中虚实错杂、体质偏虚及年龄偏大的患者,多出现遗留神经痛及治疗周期偏长的问题。
在这里,通过一些图片,给大家带来对于这种疾病比较直观的印象,做好预防工作。
这是比较典型的带状疱疹,成簇性的,透亮的,呈带状分布。
乍一看,还以为是拔火罐留下来的印记呢。
这是胸背部的带状疱疹。大家一般会有个误区,认为带状疱疹出现的越多,病情就越严重。实际上,带状疱疹出现的多少和病情的严重并不成正比关系。
眼部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一般认为,带状疱疹病毒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侵入,潜伏呈休眠状态,当机体正常免疫防御机制受损或抑制而发生功能低下时即可激活病毒在感觉神经末梢迅速增殖并破坏组织细胞而致痛。由于病毒侵害感觉神经,因而产生剧烈疼痛。常表现为头面部一侧的皮肤出现红斑的基底上迅速形成成簇的小水泡,可散在的发生,并随病情的发展而相互融合,患处皮肤有灼热及针刺样疼痛。
目前西医治疗带状疱疹常选用抗病毒剂、止痛剂、激素和营养周围神经的药物,虽然有效,但常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影响肝肾功能不良患者及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治疗不当还会增加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中医认为发病初期,往往是治疗的黄金时机。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无论是对带状疱疹急性期还是后遗神经痛期的患者都有较好疗效。
下面潘医生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有效的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一、华佗夹脊穴针刺法
取穴:依据患者疱疹所发部位的不同,选取发病侧相应节段的夹脊穴。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针刺前先按压所取腧穴片刻,选用0.35mm×40mm毫针,脊柱旁开1寸,针尖斜向脊柱方向,呈70-80度角,刺入25-30mm,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施提插手法(提插幅度为10mm左右),行针1分钟,共行针2次,每日治疗1次。
适应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止痛迅速彻底,远期疗效好。)
二、局部刺络拔罐法
对疱疹分布区及周围皮肤用吉尔碘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在疱疹头尾及密集处点刺出血,再用闪火法拔罐于叩刺区域,留罐5-10分钟,出血及分泌物以1-5毫升为度,起罐后严格清洁消毒局部,次日复诊时将新出现的疱疹及遗漏的疱疹再行点刺拔罐即可。前三天每天刺血一次,疼痛明显减轻后,隔日一次,七天为一疗程。
适应症:带状疱疹急性期。
局部常规消毒,取阿是穴用消毒三棱针迅速直刺1.5-2mm,每处痛点针刺大约10余针,针距大约1cm,后以火罐拔其上,留罐15min,待有点状血性渗出时取下罐,外用红霉素眼膏保护针眼,5天为1疗程,休息3天,再行第二个疗程。
适应症:带状疱疹急性期和后遗神经痛期均可采用。
三、梅花针法
采用梅花针局部强刺激法治疗,具体操作:用2%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然后用右手握住梅花针针柄后部,食指压在针柄上,采取强刺激局部叩刺,以局部疱疹出血、渗出为度。叩刺后用碘酒擦去血液及渗出液即可。
适应症:带状疱疹急性期和后遗神经痛期均可采用。(急性期运用可促进疱疹消退结痂。后遗神经痛期也可梅花针叩刺痛点。)
四、围针刺、铺棉灸疗法
取穴:阿是穴(病变皮损处)、夹脊穴(与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背部,后正中线棘突下旁开0.5寸,只取患侧)、双支沟、双后溪。
操作方法:①围针刺: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后,在距皮损边缘0.2cm处用30号1.5-2寸毫针,以15°角沿皮下围刺,针尖朝向皮损区中心,针距约为1-2cm(每簇针数多少与皮损范围大小成正比,皮损范围直径3cm以下,按周围神经走向前后各一针,直径3-5cm可6-8针,直径5cm以上,则10-16针为宜)。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②铺棉灸:患者取卧位,充分暴露皮损处,将阿是穴常规消毒,将脱脂棉撕成约3cm×3cm×0.2cm大小棉片,铺在阿是穴上,点燃棉花,棉花迅速然尽,每穴施灸3遍。
铺棉灸疗法的治疗原理可能是通过棉片燃烧产生的局部高温,使皮损处的致病菌变性坏死,同时灸热的不断渗入,加快皮肤局部血液循环,并能使末梢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减轻并消散病灶局部的水肿及无菌性炎症,达到止痒、止痛之功效。
适应症:带状疱疹急性期使用效果佳。
五、火针法
取穴:阿是穴(病变皮损处)、夹脊穴(与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背部,后正中线棘突下旁开0.5寸,只取患侧)、双支沟、双后溪。操作方法:火针:患者取卧位,阿是穴用活力碘消毒,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火针(型号:中粗,直径为0.8mm)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针体,直到将针尖烧至红白后,迅速准确的刺入疱疹中央约0.2-0.3mm,先刺早发的疱疹,根据疱疹数量的多少,每次选3-5个,每个疱疹针刺2次,术毕挤出疱液,按压约30s,涂万花油。
火针疗法其作用原理为借“火”之力,开门驱邪,以热引热,具有生肌敛疮的作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直接快速的去除蕴滞在肌肤内的湿热火毒,使症状能迅速得以缓解。
适应症:带状疱疹急性期使用效果佳。后遗神经痛期也可运用。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宋南昌老师讲课稿。宋南昌老师是医院康复科主任中医师,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生导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批江西省名中医,年南昌市劳动模范。他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7年,擅长采用传统针灸疗法,针药并施等治疗痹症、痛症、瘫症软组织损伤等疾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担任了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常委,江西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外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点击下面链接阅读潘医生更多相关文章:
潘医生话你知——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
大潘医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