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友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5643.html
本年度《中医药与文学》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里都开课了。因为针对学生群体不同,所以课程的设置也会有所不同。欣慰的是,大家都很喜欢这门课。
研究生全校有48人选了这门课,为小班授课。大家从课程里真切感受到了中医药之美,很多同学在课程中最感兴趣的是养生花馔、红楼美食以及身边药植。
有的同学对课堂上讲的中医药的文学典故特别感兴趣,并且在学校中发现了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关于中医药的文化细节。
有的同学提了很好的建议,希望能多讲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中医医理。因为个人偏好的原因,我讲课的时候可能更加偏向中药文学一点。我想在下个学期的教学之中会把中医医理的部分再扩大一点。
有的同学建议我再推荐一些饮食养生类或者中医美学类的书籍,我会不定时推荐的。
本科生有人选了这门课,是大班授课。我其实一直比较喜欢小班,因为小班上起来会比较轻松,也有利于互动。这个学期本来本科生班也是设置的是50人以内的小班,但选课的同学太多,人数达到了选修课所能容纳的最大容量人。但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因此课堂氛围很好。其实,学生怕遇到水课的老师,老师也怕遇见敷衍的学生。因为上课真的不轻松,老师就会非常希望来听课的同学是真正喜欢这门课,学有所成,那么彼此就都没有浪费时间。
最先交作业的是19中西医临床医学班的叶映彤同学,因为她最后一次课有事要请假。结果这篇作业把我感动到了。
她还记得上课的一个细节。就是第一次课的时候,我看到花名册上学生们的名字,很多都很好听,能让人联想到诗词,就随口念了一些诗句,没想到念给她的那句诗正是她最喜欢的诗之一。叶映彤同学的名字,的确就如杨万里笔下的那句诗呀。她本人也是一个清雅文秀的女生,有杨诗中的韵致。个人认为,作为青年学生尤其是医学生,拥有一颗善感悲悯的柔软诗心,是多么重要,医者原本就需要一颗仁心,而仁心需要对身边万事万物的珍惜与懂得,这也是我开这门课的初衷。
好几位同学在选这门课之时,以为会是个老夫子来上这门课。这不奇怪。我在大学选的那门欧美诗歌欣赏课,的确就是位老教授来上课的。第一次课我的出现,让大家很是惊讶了一下。
“发现身边药用植物之美”这个章节的教学图片都是自己在年用一年的时间拍摄的学校药植园的摄影照片,因此跟学生们讲解起药植之美来就分外亲切,有一些药植照片我还记得拍摄它们时的情景,比如淡紫色的如同小姑娘流苏裙一般的瞿麦花,当时拍摄它的时候正是清晨雨后,瞿麦花湿漉漉亮晶晶的,身边还有好几朵一年蓬摇曳着,像是幼儿园阿姨带着一群天真的小朋友。这个章节并不是重在教大家辨认药植,而是重在引导大家去体验和感受药植之美。
同学们课程作业写作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限于古诗词与笔记小说,有同学还写了戏曲《牡丹亭》,有同学写了武侠文学中的中医药元素,有同学写了自己乡村记忆中的药植。很多都写得很好,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展示。写得最多的是诗词中或者红楼梦中的养生美食,都是一个个小吃货。由于大家对养生花馔和红楼美食的兴趣,我亦有想法以后自己做一些拍成教学视频或者图片,到时候还可以带到课堂上给大家吃。
也有同学写诗词或者身边的药植,自己查找资料进行诠释,并配上手绘或者摄影作品,认认真真。
我是希望同学们能够享受这个课堂,包括课程作业,也不要当做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或是对这门课程所学的心得体会,总结思索,或是对某个中医药文学作品的诠释或者感悟。包括想对老师说的话,想提的建议,都可以写在作业里。从大家的作业里看,感觉大家的确是颇有收获又轻松愉快的。我总是不经意间就被感动。
我们有同学的字很好看,比如20级中医班的张文慧同学。
我们也有同学的字实在看不懂,可以练练字哈。
本科生班里也有同学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我会采纳的:)
课程结束,依依不舍,不过,师生缘和朋友情仍会一直延续下去的。“中医药与文学”是每个学期都会开的课,我会根据这个学期同学们提的建议把PPT和讲稿再次升级,并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相关链接:
古典诗词鉴赏又一次相遇之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