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3日,是“九叶派”最后一个诗人——郑敏先生逝世一周年。笔者收录整理出有关她的几段文字,以此来缅怀这位岁的著名女诗人。但远远不足以表达她美丽诗哲的一生。只能说:九叶飘落,诗歌永存。
养生经验与长寿秘诀郑敏先生离世的前几个月,还能跟人无障碍对话交流,讲到高兴处,她还能激动地站起身。应该说,郑敏先生的长寿跟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关。到了晚年,身为诗歌爱好者的女儿童蔚陪伴在她身边,让她感情上有寄托生活上有依靠。
郑敏先生从不刻意去锻炼身体,也不刻意保健与养生。她曾给同乡的福建女诗人安琪说,长寿的秘诀就是不运动,顺其自然,还说“乌龟不动活千年”。但是她觉得音乐,特别是唱歌对人身体很有益处。她解释说,“音乐和诗歌是姐妹”,音乐对她的诗歌创作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哲学观与诗歌观郑敏当年在西南联大读的是哲学系,后来受冯至的影响,迷上了诗歌。她认为,古今中外的大哲学家本质上都是诗人。哲学可以拓展诗歌的境界,扩大诗人的想象力。她后来力求用哲学指导自己的诗歌创作。
郑敏先生不认同“九叶派”是一个文学流派,“只是一小撮旧知识分子正好凑到一块,大家有共同的文学背景,对现代派诗歌有共同的感觉。”“九叶派”没有讨论过抽象理论,私下彼此也很少联系。郑敏先生对“九叶派”充满感情,她为陈敬容和唐祈写下19首组诗《诗人与死》,令人感慨万分。
郑敏先生感慨,胡适一代人看起来很激进,实际上思想很保守,一味排斥古典文学。同时她自豪地说,中国新诗在上世纪40年代才开始有点儿模样,跟西方现代派文学挂上了钩,但这是由西南联大外文系突破,而不是中文系的功劳。
爱情观年,郑敏与童诗白在美国纽约结婚。年,夫妇二人冲破阻力返回祖国。童诗白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电子学学科奠基人,于年病逝。在现实生活上,童诗白性格幽默,而郑敏相对严肃。
“我和童诗白一生简简单单,没多么大的浪漫。”她坦然道,“不要把爱情神圣化。”“爱情可以很深刻,也可以很肤浅。当你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了解人和宇宙的关系,感受到全人类的生命都跟你有关系的时候,你就走出了年轻人的爱情观。”
诗学创作理念郑敏先生把她的诗学理念付诸于诗歌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她的诗注重对内心的探索,表现出灵魂的吐露,辩证的思维,清丽而繁复的意象。她对西方当代哲学思想的探索,对新诗和汉语的思考,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科学与人文教育等问题的关切,都表现出一个中国诗人和知识分子探求真理的勇气、担当和高尚情操。
郑敏(-),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学者。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年,获美国布朗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年出版《诗集:—》。年和丈夫童诗白回国,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
年,唐祈写信给她,商量和辛笛、陈敬容、唐湜、穆旦、杜运燮、袁可嘉、杭约赫共同出版《九叶集》,从此宣告“九叶派”诞生。她的诗集有《寻觅集》《心象》《郑敏先生诗集》等,翻译出版有《美国当代诗选》等,专著有《英美诗歌戏剧研究》《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思维·文化·诗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