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思儒者十二条规

陈杰思

作者简介:陈杰思,男,西历一九六四年生,华族,云南江川人氏,无党派爱国人士。现职为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助理、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组委会主任、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是中华义理学科倡导人及中华十大义理教育品牌首创者。出版著作《中华义理》、《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义理经典》、《君子规》、《国学复兴方略》、《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主张将中华义理建设为国学核心学科,主张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义理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认为国学应当有学习、研究、修身、践行、运用、传道六项事业。其学术成就载于陈杰思学术网(       以敬致和:“敬”是礼的根本属性,而“和”则是礼的主要功能。“子曰:……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孔子集语·劝学》)又,“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人文礼教可以造就一个有序的、和谐的社会。典雅洁静:人的外在行为,有典雅与粗俗之分。衣冠不整、懒散、脏话、粗话就是不文明的行为。“洁”要求干净卫生,不随地吐痰、不随便乱画,不污染自己所在之处、穿着整洁。静则要求心态的平静,同时要求给别人制造安静的环境,不高声喧哗、调笑。自然简朴:礼教若丧失自然之原则,即流于矫饰。丧失真实原则,即流于虚伪:“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礼记.丧服四制》)丧失简约之原则,即流于繁琐。礼不仅仅是肢体动作,还包括典雅的语言,也包括符合文明与道德规范的声音。乐的基本特征是“和”,不同的音素以和谐的方式相结合,《乐记·乐论》曰:“乐者,天地之和也”。“乐”的本质要求是“德”,即具有道德的精神,“德音之谓乐”(《礼记·乐记》)。儒者要学会使用一种中华民族的民族乐器,演奏民族音乐。多听、多学、多唱优秀的民族歌曲,美好的音乐可以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荀子《乐论》谓:“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而那些狂躁、奇诡、杂乱的“靡靡之音”则是“乐坏”的表现,无益于身心修养。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的活动,在中华传统的婚礼、丧礼、生日礼、成人礼、祭礼等礼仪活动,正是儒者习礼乐之重要场所。故儒者应积极参与中华传统节日活动,并在婚礼、丧礼、生日礼、成人礼、祭礼中遵守传统的规范。十一、诵诗文孔子教导:“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文以载道”,儒家的“道”,有时不免有抽象之处,而中华民族优秀的古诗文则以具体的方式表现儒家之道。中华古诗文,特别是唐诗宋词,以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和意象承载着儒教义理,以直观、感性的方式传递着儒家精神。因此,儒者应当常常诵读中华古诗文,可以陶冶儒者的性情,可以提高儒者的素养,可以同历代圣贤文人心灵感通,可以培养儒家文化的语言能力,加深对儒教义理的感情体验。儒者应当诵读中华优秀古诗文,并背诵一定数量,时时回味、吟诵、体验,有雅兴时也可以创作。十二、弘国粹儒教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宗教,是因为,儒教义理是通过中华民族的语言、风俗、历史、人物、民族心理而得以彰显,儒教的信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儒教兴则中华文化兴。孔子在宣传精神价值之时,为使精神义理有具体落实之处,不至于悬空,于是配以“六艺”教育。《南海康先生传》记载:“先生之言宗教也,主信仰自由,不专崇一家排斥外道,常持三圣一体诸教平等之论,然以为生于中国,当先救中国,欲救中国,不可不因中国之历史习惯而利导之。”国粹,即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有益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文化与生活形态。具体有以下多种:书法、国画、武术、中医养生、中华戏曲、中华民俗、中华歌舞、中华音乐、中华工艺、中华园林建筑、中华饮食、中华体育等。这一切,都是儒教义理的载体,以具体的、感性的、直观的方式表现儒教义理方方面面。儒者对以上各项,应积极倡导、观赏、研习。

金字塔帽









































北京哪所医院治白癜风好
云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oujie.net/sjzy/1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