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全愈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07.html
中风后焦虑状态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21世纪课程教材,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辨证诊断疗效标准》(年版)中有关“郁证”、“心悸”、“不寐”、“脏躁”等的诊断标准。
主要症状:多虑、烦躁、易怒、惊恐、担忧、多梦、心悸、失眠、乏力、喜太息、脉弦等。
次要症状:经常感到胸闷、心慌、头痛及呼吸不畅并伴有面赤咽干、食欲下降、尿赤便秘等症状。
继发于脑卒中后。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原发病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年出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有关焦虑症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卒中: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卒中,病程2周以上
(2)主要表现为与所处环境不相称的、没有明确对象的担心,并且该担心没有具体内容,或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常表现为肌肉紧张和运动不安。主要包括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症,且都因器质性疾病引起的。
(3)广泛性焦虑症主要症状有变异,但病人诉为总感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出汗、头重脚轻、心悸、眩晕和上腹不适。常有害怕自己和亲人即将得病或发生意外的表现。惊恐障碍基本特征是严重焦虑(惊恐)的反复发作,且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或某一类场合,因而是难以预料的。与其他焦虑障碍一样,主要症状包括突发的心悸、胸痛、哽咽感、眩晕和非真实感(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也经常可见继发性的害怕死亡、失控或发疯的感觉。
(二)疾病分级评分
参照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
(三)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角㖞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等中风症状的基础上兼有焦虑不安,性情急躁.易怒,头痛,失眠,健忘,或胸胁疼痛,或身体某部有发冷或发热感,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2.阴虚火旺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角㖞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等中风症状的基础上兼有焦虑不安,紧张烦躁,恐惧阵作,手足颤抖,五心潮热,颧红汗出,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
3.肝郁化火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角㖞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等中风症状的基础上兼有焦虑不安,性情烦躁易怒,失眠,胸闷胁痛,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4.痰火扰心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角㖞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等中风症状的基础上兼有焦虑不安,心烦失眠,头目昏沉,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头针体针结合疗法”,每日1次,每次40分钟。
1.头部透穴
悬颅透悬厘,脑户透强间,头临泣透阳白,率谷透曲鬓,上星透神庭。
2.头穴丛刺长留针
顶区:百会透前顶及左、右神聪。
顶前区:前顶透囟会、通天透承光、正营透目窗。
额区:囟会透神庭;曲差、本神。
颞区:头维、承灵。
3.普通针刺
印堂、太阳、内关、神门、三阴交、合谷、太冲穴。
4.辨证配穴
(1)气滞血瘀证:太冲、血海、膈腧;针用泻法。
(2)阴虚火旺证:三阴交、心俞、肾俞;针用补法。
(3)肝郁化火证:太冲、行间、风池;针用泻法。
(4)痰火扰心证:太冲、丰隆、内庭;针用泻法。
5.针刺手法
采用弹针速刺进针法,及补泻手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中相关技术操作要求操作。
6.操作方法
使用φ0.25×30mm~40mm不锈钢一次性针灸针,75%酒精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头穴透刺方法:采用快速进出针、快速小捻转间断平补平泻方法。首先垂直刺入皮下,达帽状腱膜下后,以15度角的针刺方向沿皮轻微、快速刺入。留针期间快速捻转2~3次,每次转/分以上,捻转2分钟,使患者产生酸、麻、胀、重感为宜。
7.其他特色针灸疗法
(1)音乐电针治疗:选用音乐电针治疗仪,选择抗焦虑音乐处方,电流强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音乐声音大小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也可以选择耳机兼听。
(2)根据病情可选择脉冲电针治疗仪、艾灸治疗仪、耳针压豆、耳穴埋针、穴位敷贴、拔罐、刮痧、推拿等。
(二)内科治疗
1.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开郁,活血散结。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等。
中成药:血府逐瘀颗粒等。
2.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清热,镇心安神。
推荐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柴胡、白芍药、栀子、酸枣仁、当归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合丹栀逍遥丸等。
3.肝郁化火证
治法:疏肝理气,泻火安神。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醋柴胡、炙甘草、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等。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等。
4.痰火扰心证
治法:清热化痰,和中安神。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清半夏、陈皮、竹茹、枳实、山栀、黄连、茯苓、远志、柏子仁、甘草等。
中成药:礞石滚痰丸等。
(三)护理
1.一般护理
根据脑卒中症状对症护理。
2.饮食护理
饮食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糖类、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多吃瘦肉、蔬菜和水果;戒烟酒。
3.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每天与患者定期交流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在护患关系良好、患者充分信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沟通技巧,主动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消除其紧张恐惧、悲观失望、被动依赖的心理。指导患者乐观对待康复,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4.休息和睡眠干预
对失眠患者的睡眠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睡眠觉醒节律,避免午睡时间过长,睡觉和起床时间均比较定时;建立良好的睡前习惯,就寝前至少保持半小时放松训练;睡前避免刺激性饮食或运动,睡前配合中药用足浴盆泡脚、按摩30min。
5.功能锻炼指导
功能锻炼包括肢体与语言等方面的训练。由于肢体活动能加强血液循环及恢复肌力,进而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患者恢复运动功能之后,就可以大大缓解患者的抑郁。因此患者病情稳定后,就要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功能锻炼,可以按照被动和主动相结合、床上和床下相结合、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时间安排方面争取做到及早锻炼,运动方式和运动方法做到适度锻炼和正确锻炼。
6.健康教育
积极倾听并记录患者对其患病过程的叙述,及时把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尽量打消患者的患病与治疗方面的心理顾虑,积极争取病患者对治疗和康复工作的配合。
(四)出院指导
1.保持正常心态,有规律的生活,克服不良嗜好,合理饮食。
2.康复训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做到生活自理。
3.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定时服药。
4.定期测量血压、门诊复查。
中医针灸、方药免费学习,请加,注明“学习中医”,邀您入群。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