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点击上方查看往期内容--
关于保健品的争议从未停止......
医院的宝贝,作为年轻大夫时常要向他们请教问题。有一次和一位著名的专家聊养生,他告诉我他的养生要诀就是高高兴兴傻傻乐乐健健康康。他从来不买保健品,也不会刻意去弄些诸如冬虫夏草等贵重中草药。八十多岁的人了,他每天都会吃一顿肉,不抽烟不喝酒,身体很是健硕。聊到现在市场上的保健品,他觉得这里面应该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他所认识的众多名中医当中,还真没有一个人会去买保健品。后来我们聊到近一段时间发生的,关于保健品的那些真人真事儿。
一个退休老师,用终生积蓄花30多万买保健品。说的是,一个平常很是省吃俭用的退休老师,平常节俭到连一张纸都视若珍宝,家里摆放好多捡来的东西。省吃省喝积攒下来30万元,都用来买保健品了。后来去她家清理东西的时候发现,她家里放着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原来大概从年起,自己就开始买保健品,光是净水器就买了好几台,最贵的多元,长白山的老人参几千一根,一共有五六根,光是买酒就花了2万多,还有一些液体、粉状的药品,“上个月我买国泰(音),就花了2万多。”患者告诉小编,这是一种服用的保健品。看着她苍老的样子,感觉有九十多了,其实只有74岁。
后来才知道,保健品的骗局很多,连在偏远农村的老家也能见到。前几天一位小伙伴的妈妈问她要不要买净水器。小伙伴说买净水器可以,要她从上海买送回去。她说不行,现在村子里人都在买有一种特效净水器,能够彻底净化已经污染的水质。听完小伙伴纳闷半天,一生不认识字的老妈,怎么就知道这么多高科技名词。原来这几天,老家来一帮人,在村子里蹲着,讲农村水污染的问题。还有个试验,就是把他们拿的的东西放进水里,然后水就成黑色的了,然后那边人就说这已经污染的不能喝了。需要净水器,需要买他们的保健品等等。所以小伙伴的妈妈就让她帮忙买他们产的净水器。随后小伙伴要来卖净水器人的电话,打过去说她是在上海的医生,想了解相关情况,一听他们就把电话挂了,也不在我们村子里卖净水器和保健品了。
再后来,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保健品注定要骗人》,内容提到:
年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保健品最终的划分范围仍然是食品。从该标准可以了解到,保健品的生产要求与食品行业标准一致,不同的是,保健食品需要通过卫生部的审查认证,或者资格证书。因此,在审查上,保健品需要做的只是跟食品一样进行色泽、气味、理化指标、污染物等指标的审查,但在宣传上,保健品却可以进行功能性宣传。从年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就详细列出了二十多种保健品功能及实验判定方法。虽然仅仅是声称“具有功能”,但“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等却给人以“疗效”的误导,这成了中国保健品宣传中最常见的套路。
说白了,保健品就是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但绝不能做到治病救人,更不能延年益寿。
一位老先生来自江浙地区,虽然说自己喜欢吃肉,貌似不太健康的饮食,其实私下里他还会做一些养生的。他说:从小时候就耳濡目染,自己家熬制膏滋来养生。我不明就里,要他解释什么意思。所谓膏滋就是膏方,作为世代行医的老先生,他祖上就会在冬季熬上一些膏滋,给家人吃。当然这些膏滋并不是说固定的方,而是根据个人情况,比如老年人会加一些人参之类的补品。青年人会加上一些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的药,放在一起煎熬成为一种膏状的物品,吃起来方便。我想起了龟苓膏、枇杷膏,问是不是这样的。老先生说,这样的成品不建议吃,因为每个人体质、情况什么的都不一样,需要找专业的人辨证论治之后才能确定方子,就好比看病,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所以才能有好的效果。天生愚钝的我,通过他这样一解释,茅塞顿开,不就是一到冬天他根据家里每个人情况辨证论治一番,然后开出处方,让大家服用之后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膏方·
膏方是中药传统剂型中的一种,丸丹膏散等,膏就是将众多药物放起来煎熬成一种膏状,比较容易服用和吸收。慈禧老佛爷就比较喜欢用这种养生办法,每年都会熬制一些膏给自己吃。清朝宫廷中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用膏方养生,在御药房、寿药房中会储存好多养生膏滋,用于皇帝周围人养生。解放后,江浙地区的人比较富裕,就仿照皇宫里的养生法,用膏方来养生,所以这位老先生将此传统延续下来了。每年秋冬季,江浙地区现在发展到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的人们,医院找著名的大夫给开上一料膏方,熬成膏滋来养生。
相比较来说,北方人还没有形成膏方养生的习惯,所以说起来就比较陌生。但是这种养生方法确实要比买保健品靠谱的多,毕竟膏方是根据每个人情况来进行的调理。怪不得这么多老中医大夫都不买保健品,原来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养生妙招。
小
贴
士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千金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
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
明朝膏方即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的膏方有洪基《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龚廷贤《寿世保元》“茯苓膏”以及张景岳的“两仪膏”等。
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如张聿青《膏方》中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近现代膏方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广泛使用,尤以上海为甚。
插播一条广告
医院年“冬令膏方”门诊预约全攻略
一人一方,个性化定制
注重个人体质辨识,定制个性化的膏方,让人们在秋冬季进补的好时节,调理身体,防病治病。
名医团队,标准化准入
由上海市名中医、副高职称以上医师等组成的一流名医团队。
道地药材,严格化精选
保证膏方药材品质,精选全国各地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炮制考究的道地药材。
预约方式:
-(周一至周五:8:00-17:00)
现场预约: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