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值得入手的100本好书

来了!

是时候给自己买几本好书了。

0类书,每类5本,共本,关于中国,关于我们自己。

一、国学

儒家的生命力在于,作为周传统的守护人,他们亦成为中华文明的捍卫者。……儒学将它的所有一般观念根植于对已存的习俗、学问和历史先例的缜密的研究之中,它独自许诺将个体完全一体化于它的文化、社会和宇宙之中,这一定是中国社会得以延续的秘密之一。

——英国著名汉学家葛瑞汉

1.《中华国学》:所谓“中华国学”,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生活具有深刻影响的学术思想

本书是作者在南开大学讲授“中华国学”课程的实录。,其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如易学、儒学、道学、兵学、法家之学、阴阳五行与医学、人才学、道教内丹和外丹之学、佛教唯识学和禅学、史学等。通过本书的阅读,不仅可从宏观上了解或把握中国传统学术的精髓,也可获得宝贵的人生智慧,从而使人生更有意义。

.《国学概论》:以清代学术界盛行的《榖梁传》作为思想核心

讲述“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

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

——钱穆

本书将我国古代学术,按每一时代学术思想、主要潮流,略加阐发,使读者了解两千年来学术思想流传变迁的趋势,可使今人获知70年前学者对当时学术思想的一种看法,亦可作为一种资料阅读。

3.钱穆《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一部《论语》,中国人读了几千年;一部《论语心得》风靡全球,畅销数百万,被译成多种文字。但,读《论语》究竟有什么用?《论语》究竟应该怎么读?国学大师钱穆为您解答。

凡关心吾中华民族之生命前途,必连带关心及于吾民族文化之传统。凡关心吾民族文化传统者,又必关心及于吾古圣先师之孔子。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60岁,都读《论语》40遍到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钱穆

4.《国学读本》: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生前主编的最后一部著作

该书不同于传统的经史子集编纂,分文学、历史、哲学三编,以阅读学习经典为主,有导读、注释、评析,辅以中外名家评论,配有参考书目。

5.《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文化的走向

孔子的真价值,却无宁在他那刚强,热烈,勤奋,极端积极的性格。这种性格却又有一种极为特殊的面目,即是那强有力的生命力并不是向外侵蚀的,却是反射到自身来,变成了一种刚强而无害于人,热烈而并非幻想,勤奋却依然从容,极端积极而丝毫不计成败的伟大雄厚气魄。

玉所代表的美感是颇高等的,不稚弱,不琐碎,不浅薄,不单调,不暂时,不变动不居,不死滞不前。在人格上能与之符合者,也恐怕只有孔子而已。……玉和孔子代表了美育发达的古代中国。

李长之先生对于中国文化有着一整套的看法,《迎中国的文艺复兴》则是他探讨中国文化走向的文章集。

二、生活

6.《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系统化工程的开山之作,它为历史研究提出了以实论史的新方法

这部从服饰角度以实证史的编写项目,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实物为展示主体,以文献为背景资料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揭开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面纱。

——王亚蓉

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条件保存得那么丰富完整的物质文化遗产于地下。

砥砺18载,5万字,余幅图片

受周恩来总理嘱托而作

曾被作为国礼送给英国女王和美国总统

7.《华夏饮食文化》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我国饮食文化探讨。

本书以历史学、哲学、文化学、民俗学的大视角,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我国饮食文化加以探讨,重点介绍了各时代的食物、肴饌、食品加工、烹调、饮食习俗乃至进餐环境、食具餐具等等情况,并论述了不同阶层人群的饮食生活。

8.《从中医看中国文化》:了解中医,是认识生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入口。

中医不只是看病把脉的技术。

中医与儒道是国学的一体两面、不可偏废。

常听到的一些名言,其实都是来自中国的医学经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

——《世医得效方·序》危亦林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养生要集》张湛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

9.《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从读书生活、住与行、衣与食、聚会结社等方面详细论证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组成结构及其分化,阐述了古代士人与仕途密不可分的联系。

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局组织30家媒体、网站评选的年度“大众最喜爱的50种图书”。

10.《古代器物溯源》介绍了50余种中国古代器具,如弹、弓、弩、鹿笛等,并对其使用和流传情况进行了详细考证。

著名考古学家、民俗学家宋兆麟先生四十多年研究中国古代各民族生活劳作工具研究成果的集成

小物件大内涵探寻古代小玩意儿

穿越前必须了解的50种器具常识

活在古代不穿帮,你必须了解的古代小物

一物一图,看图识物,考古专家为你探秘骨牌演变历史,陪嫁画的讲究

三、读书之书

11.《古今名人读书法》不仅是读书法方法,更是一部中国人阅读的历史,一部国学指导教材。

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书末附相关书目数十种,并介绍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内容之优劣,尤便查考。

1.《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研究《诗经》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之作。

因为这本书(《经典常谈》)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叶圣陶

《诗言志辨》:从“诗言志”的意念为中心。

《经典常谈》: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更为亲近、熟悉。

13.《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余先生认为目录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对目录书的体制、目录学的源流、历代目录书的类例沿革阐述甚详,举出目录学的体制有四种类型。《古书通例》(是一部从宏观角度研究古籍的专著,对于汉魏以前的古书,经过探微索隐,详加考证,分析归纳以阐明古书的通例。

14.《中国藏书史话》古代典籍之多,居于世界之首。

15.《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

我国书院的程度,足可以比外国的大学研究院。譬如南菁书院,它所出版的书籍,等于外国博士所做的论文。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

——胡适

书院萌芽、肇始于唐代,定型、兴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最终在清末因改制而退出历史舞台。

四、经济

16.《中国经济原论》首倡“中国经济学”概念,是“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

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经济结构、经济运行、主要矛盾、发展方向,以及旧中国政治经济学概貌等。

17.《供给侧改革:理论、实践与思考》: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以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入选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作品。

为何今天中国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是要素市场改革

垄断竞争是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新供给经济学

中国为完成十三五“全面小康”决胜阶段的任务并乘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抓住并处理好“理性的供给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命题。

中国的“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群体提出了从供给侧发力应对现实挑战、破解瓶颈制约的一整套认识和建议,力求形成对主流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反思,并对为实现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到习近平表述的“中国梦”现代化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18.《第四种国家的出路》:“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以人口密度和职业分派为标准,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分为四种类型

国内社会学者之注重经济因素者,以吴景超、乔启明二氏为最著。吴氏倡导工业化运动,以为惟有工业化,始可提高人民的生活。

——孙本文

吴景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社会学家,《第四种国家的出路》是其代表性著作。在这部著名的社会学著作中,作者提出了"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的理论。作者以人口密度和职业分派为标准,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分为四种类型。中国属于第四种类型,即人口密度颇高,但在农业中谋生的比例也较高。中国人要提高生活程度就必须开发资源,实现工业化,公平分配,控制人口数量。

19.《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从大历史、大未来理解“一带一路”的逻辑,堪称“1世纪新全球化宣言”。林毅夫、胡鞍钢、李稻葵倾情推荐。

年度好书

本书是王义桅教授继“年中国好书”《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后又一力作,从历史、经济、文化、外交、全球化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一带一路”的逻辑,以“世界是通的”智慧超越了“世界是平的”思维,打造包容性全球化,非常值得一读。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王义桅教授是中国学界“一带一路”战略的最前沿的研究者和呐喊者,他的新作《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纵论四海,上下千年,读来畅快淋漓,特别值得关心中国发展大势的社会各界仔细研读。

一一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

共赢主义的完美阐释,雅俗共赏的精品之作。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延伸阅读:关于“一带一路”的80本书(必备书单)

0.《中国道路与简政放权》厉以宁主编,“中国道路丛书”最新力作,深度分析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

一个人一个岗位,怎么精简?

为什么有的人被要求证明“我妈是我妈”?

为什么老人倒地没有人扶?

为什么“一统就死,一放就乱”?

土地确权、户籍制度改革、新三板市场融资、高中教育发展与简政放权究竟有什么关系?

既要放也要接,“自由落体”不行,该管的事没人管了不行。

——习近平

要继续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力度,给市场和企业更多自主权,让千千万万人去想、去干、去闯。

——李克强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在简政放权工作中可以向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学习如何制定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这对于促进我国行政审批管理制度规范化是有意义的。

——厉以宁

简政放权具有政治、经济、法律等多重的意蕴。它是一个不断市场化的过程。

简政放权和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相互促进,应当是新常态的内容之一。“放”关键是放得下,接得住。

简政放权的核心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微观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将适合市场和地方更能够有效实施的权利下放给市场和地方。

经济理论研究者和经济工作一线从业人员一同为读者深度解读我国简政放权的方方面面,涉及户籍制度、行政问责、教育改革、土地确权、自贸区发展、资本市场、小微企业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延伸阅读:“中国道路丛书”(点击了解更多)

我不用“中国模式”,因为“模式”往往是固定化的;我用“中国道路”,因为它更容易博采众长。

——厉以宁

《中国道路与蓝领中产阶级成长》

《中国道路与混合所有制经济》

《中国道路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道路与新城镇化》

五、乡土

1.《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氏族性了。”

"传统中国的乡村经济不必要依赖城市就可以维持一种匮乏的自足。"

.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研究乡村组织和自治习俗的代表性著作。

乡约制度是中国古来昔贤先觉建设乡村的一种理想,一种试验。他试验过多少次,有时成功,有时失败,然而理论一天一天的完成,工作一天一天的具体,整个实现,整个成功的时机大约也快了。

——杨开道

3.《延续与断裂:徽州乡村的超稳定结构与社会变迁》:通过对徽州几个村落的具体研究,揭示近代徽州乡村自治的规律和特点。

  

4.《山西文明史》:一部以文明史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山西区域历史文化、反映山西区域文明发展总貌的著作

本书力图把山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演变发展的基本区域,把山西区域文明历史作为中华文明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包括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变革、文化繁荣、集体心理在内的六个维度进行探讨,以理清山西区域文明的发展脉络,呈现其演化图景,展示其重要成果,突出反映山西区域历史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主要贡献。

5.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一个现代国家建设的系统方案。

我们的两大难处:第一点是高谈社会改造而依附政权;第二点是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

六、地理

6.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第一部公开问世的系统的历史地理专著。

记述了从夏代到民国初年中国各个朝代疆域的变迁,以及各个朝代地方制度改革的情况,书中附有31个制度表和7幅各朝代疆域地图。

7.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目前国内出版的第一本中国城市地理著作。

力图全面反映国内中国城市地理的最新成果,为国民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服务。是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内容最全面,资料最翔实的一部力作,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8.王成组《中国地理学史》(先秦至明代)被称为是给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带来“转变”的重要著作。

曾被称为是给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带来“转变”的重要著作。作者采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著作表现出我国地理学上的新观点、新观察方法和新整理方法的创立与因袭的过程,以及少数正误观念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

9.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中国海洋交通史的开山之作。国内首次对中国历代与南洋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各次航行的路线、所经过的地区的地名沿革、风土人情进行综合考察。

在对作者所掌握的大量中外资料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对中国历代与南洋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各次航行的路线、所经过的地区的地名沿革、风土人情进行了综合考察,对以往史志中一些地名上和路线上的存疑或不明之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30.《说地——中国人认识大地形状的故事》追溯了从明末到清中叶地圆说传入中国的历程

试图呈现出不同时期,地圆争议如何因不同的结构性因素和其中各种不同势力间的较量而显出不同的风貌。

七、政治

31.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系统地剖析传统官僚政治的著作。

作者从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入手,结合秦汉至民国的历史找出官僚政治的产生、形态和特征,及其与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关联;并从与西方官僚制度的对比中,揭示出官僚政治发展和转化的一般规律,颇多卓越创见,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延伸阅读:

(1)《早期中国的政治与文明》

()《中国近现代文官制度》(全两册)

3.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学奠基之作,运用西方实证治学方法,全面考量和分析中国政治思想史,开创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新局面。

富强为国策之主干,君主为国政之中心。毁灭宗周,解散封建之政治离心力,至此竟转化为促成集权专制之向心力。始皇之统一,不过因势利导,以一王全局之专制,代七雄分地之集权而已。

——萧公权

33.鲍明钤《中国民治论》研究近代中国的宪政历程与出现的诸多问题、从政治学、宪法学方面对内阁制与总统制、统一制与联邦制等诸多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34.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一部中国近代政治通史。史料之丰富,论述之详尽,实为其他同类书所不及。

延伸阅读:

《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

35.《世界政要和名人谈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39位世界政要及中、外名人在“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上的讲演。

日本前首相、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国前总理、英国前副首相、泰国前国务部长、美国金融家索罗斯等外国名人。他们的讲话肯定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前景发表看法。

八、法律

3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学术界的开新之作,被认为是关于中国法律研究最好的西文著作。

法律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它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制度、道德和伦理等价值观念,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

作者兼跨社会学、历史、法律三个学科,开创了把法律与社会史的结合研究,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学术研究体系,被称为法律社会史,《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即为这一研究的代表之作。作者对于中国法制史学科发展的独特贡献,直到今天仍难有人超越。

37.杨鸿烈《中国法律在东亚诸国之影响》“回顾数千年来心血造指之宝贵财产”

距今百年余年以前,东亚大地之文化殆无不以中国为惟一之微源地,而东亚诸国家亦咸兢兢以追随中国为当务之急,法律特其一端耳。

——杨鸿烈

延伸阅读:

《中国法制史》(中国大学法学教科书)

38.陈顾远《中国法制史概要》公认的法制史名著,堪称以近代部门法理论研究法制史的经典性著作。

与传统法制史研究重考据不同,本书着重按照法律门类系统梳理史料,其关于中华法系演进的理论独成一家。

《中国法制史概要》为作者数部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被法学界誉为开专题史研究之先的著作。几十年来,这部著作影响着海峡两岸的几代法律学人。

39.《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梁治平先生的成名作,分析中国古代法传统的由来,探究制度背后的文化依据。

作者以反思和批判的态度运用现代概念,有意识利用古今中西概念之间的种种差异,在避免历史研究中常见的种族中心主义和现代中心主义的同时,达致对历史更切近真实的理解和解释。

40.张晋藩《中国监察法制史稿》以我国历代监察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监察机构的设置、监察制度的构建、监察活动的合法性根据等。

张晋藩教授是我国法学领域的泰斗,他的一系列主要著作构筑了中国法律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者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的专业顾问、中国法文化研究会会长。

九、宗教

41.王治心《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校订版)我国宗教史研究上的一本奠基性的著作。

本书是我国著名学者王治心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分六章,叙述了从上古以迄近今中国宗教思想演变的历史。

4.傅勤家《中国道教史》中国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史。

从探讨宗教共同点出发,论述道教的起源与演变,道教的信仰与道术、戒律,道教的经典与宫观,道教的派别与佛道关系,展示了道教的历史发展主脉,对于后世的道教学术研究保持着长久的影响。

延伸阅读:

《中国的道教》

43.蒋维乔《中国佛教史》中国第一部以近代方法写就的佛教简史。

“历史之研究,实足为教理之辅助”,此即为蒋维乔撰写本书之出发点。《中国佛教史》不仅对《支那佛教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而且新增了许多内容,使中国佛教史显得更加完整。

延伸阅读:

(1)《佛学研究十八篇》

()《漫画佛教经典》

(3)《欧阳竟无内外学》

44.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国内外公认为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而撰写的有关藏族宗教史的第一部杰作。

作者对甘南藏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进行了三年的实地考察的成果,这部著作虽然是半个世纪以前的旧作,但它是我国对藏传佛教进行实地考察的一个开端,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学术水平。

45.朱谦之《中国景教》朱谦之晚年写作的最后一部著作,全面地、完整地论述了景教的起源、发展和在中国的传入及传播情况。

延伸阅读: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

十、博物

46.潘富俊《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的世界》你相不相信植物会解决文学史上的公案?它们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

文学作品中植物名称的辨析与古今演变,植物的文学意境,国画中表达画家情意志趣的植物,礼仪植物及文学植物引进史均有涉及,可以说是作者近半个世纪研究成果的最为系统、最为集中的展现,可以满足读者对该主题的阅读需求。

第二版借鉴、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修订内容达一百余处,置换图片二十余幅。主要奖项: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

47.《花与树的人文之旅》:一花一树一世界,等你驻足欣赏。一起走进那些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48.马克平《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苔藓册》国内首本便携的苔藓识别手册。

本书精选中国南北各地苔藓植物代表种88科属种。可供国内大多数省市的自然爱好者和园艺工作者作参考。

延伸阅读: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祁连山册》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衡山册》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荒漠册》

49.《可装裱的中国博物艺术》:精选18—19世纪中国博物画作中最精美的范例,许多画作之前从未公开发表过。本书包含3幅原作复刻版画作和一本精美的图书。

黄色的瓦楞纸板制作的书匣,犹如历史久远的古卷宗;当你将图书和装裱画取出时,书匣背面的一幅单色印刷的植物画作便出现在了你的眼前。

打开书,享受专属自己的艺术之旅!

蔷薇属栽培种

豹猫

50.郭郛《尔雅注证:中国科学技术文化的历史纪录》(全两册)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内容的百科全书。

本书由我国著名的动物学家、自然科学史家郭郛进行注证。他将《尔雅》一书十九章有序地分类和校正。其中,释天、地、山、水和草、木、虫、鱼、鸟、兽、畜篇是人类和生物生活、生存环境的生物环境科学、生态系统科学的经典篇章。

十一、三农

51.万国鼎《中国田制史》一本系统阐述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专著。

5.邓云特《中国救荒史》收录上自晚清下至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及其他。

53.理查德·R.托尼《中国的土地和劳动》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理查德·托尼年代撰写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作为一个







































白癜风初期该如何治疗
白癜风能彻底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oujie.net/swqf/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