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久泄常见四证型,找准病机好调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凯

腹泻,中医又称为“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泄泻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日常生活中偶尔出现腹泻是正常的,也比较好解决,但如果常年拉肚子,就应该引起注意了。中医认为经常腹泻的病机可能有以下几点。

01脾胃虚弱

有些人吃了油腻的食物之后或者吃完饭之后就想排便,且大便不成形,或者大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中医称之为“完谷不化”。除了大便异常,这类患者还可表现为消瘦,自觉浑身无力,不想说话或者说话有气无力,舌边齿痕较明显。

02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腹泻患者主要表现为每天凌晨3~5点腹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大便不成型或者溏稀,又俗称五更泄泻。这类患者同时可伴随腰膝酸软、形寒肢冷。

03脾胃虚寒

有些人一吃凉的食物、喝冷饮或者吃水果就会肚子疼,紧接着拉肚子,大便稀薄甚至如水样。同时也伴随手脚冰凉,怕冷等症状。

04肝气乘脾

这类腹泻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如情绪紧张或者生气后就会拉肚子。忧郁恼怒,精神紧张,易致肝气郁结,木郁不达,横逆犯脾;忧思伤脾,土虚木乘,均可使脾失健运,气机失常,遂致本病。常伴有胸胁胀闷的症状。

版权声明:1、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参考。2、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3、本文图片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想要了解更多穴位和病症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oujie.net/swqf/85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