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旅游攻略#
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为春季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国传统祭祀节日清明节所在的节气。节气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时晴时雨,欲暖还寒。古人认为,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故名清明。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故民间有清明踏青之说。那么,清明又要如何养生呢?
清明
起居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应当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晚睡一点(较冬季而言)、早起一些,舒缓形体,精神愉悦,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违背则会伤肝。
清明时节天气变化剧烈,时雨时晴,时冷时热,伴有阴雨绵绵之湿。此时衣着宜渐减而不可顿减也,遵“春捂”之道方得平安。
饮食
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多雨阴湿,乍暖还寒。饮食要以祛湿为主,伴轻微发散为佳,顺应春季万物“发陈”的趋势,把湿邪散之身外。
春季肝旺而脾弱,脾阳要温升,一方面要疏畅肝气,使肝脾调和;另一方面,要养脾阳,使脾能运化升清,脾阳升,则湿除。
运动
天气晴朗之时,可适当增加踏青等户外活动,让身体舒展以感受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使阳气生发。
锻炼的原则是:
一则,户外运动要找好天气,阴雨天或雾霾天不建议从事户外活动;
二则,不要过度运动,以周身松快,微微汗出为度,不必运动至大汗淋漓;
三则,运动后要感觉神清气爽,即是适度。
若运动后神疲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即是运动过度了。
升清降浊小功法:独立通天式。
胆是最喜清厌浊的,借着天清地明的时刻,好好为胆排排“浊气”吧。
做法:
①双脚并拢直立,右脚站稳,左腿弯曲向上抬,膝盖向外展,用左手抓住左脚腕向上提,把左脚踩在右大腿的根部(初学者不用提的太高)。
②把左脚踩在右大腿的根部(初学者不用提的太高)。
③如果开始做不到,就可以先靠到墙上做,下面的脚掌踩实,找稳固的感觉。上肢则充分地伸展,把意识放在手指尖上,想象气血升发、向上肢延伸。
功效:这个体式能打通下肢肝经、胆经等6条经络,同时,能伸展到上肢的多条经络,改善颈肩的各种不适,对肩周炎和颈椎病也有不错的疗效。
经络调理
清明节气治疗,尤其是针对慢性病的治疗,是一种自然而高效的保健方法,可以艾灸亦可针灸。如阳虚夹有寒湿体质行节气治疗,能够顺应当春阳升之势,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
主要穴位:大椎、至阳、命门、足三里、合谷、关元、丰隆、阴陵泉。
火龙罐
集点、刮、按、揉、推、熨、熏为一体的操作工具,综合温刮、温灸、推拿、热疗、磁疗、拔罐、近红外七合为一的功效,以罐代手,刺激肌肤,开启腠理,温经散寒,扶正祛邪,行气通络,调节阴阳,适合各类人群,使用方式多样化的神奇灸具。
适应症:临床常用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类体质偏颇人群的调理,外感湿邪所致的风寒感冒、气血亏虚型眩晕、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及各种痹症的治疗。头晕、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肢体不遂、腰背痛、关节痛、胃肠调理、颈椎病、肩周炎、感冒、视力保养、面部美容等。
治未病科
医院治未病科实践中医预测疾病、预防疾病、个体化治疗及主动参与的健康管理模式;实施个性化体质辨识、个体化健康指导,科学应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措施,开展对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及其它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与治疗干预。
服务人群
1.体质偏颇人群
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瘀血质、特禀质等偏颇体质者。
2.亚健康人群
慢性疲劳、失眠、焦虑、胃肠功能失调等。
3.病前状态人群
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临界高血压、糖耐量异常、肥胖、颈肩腰腿痛、关节痛等。
4.特殊人群
男性(生殖保养、育前保养)、女性(孕前调理、产后调理、更年期调理)、儿童(体虚调理、脾胃调理)、老人(延缓衰老)。
文章来源:医院治未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