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是我们健康美丽的本源,了解了自身的体质,就掌握了健康美丽的“金钥匙”!
中医的精华是辨证施治,重视个体差异,而精华中的精髓就是辨体识病、治疗和养生,也就是观察、把握病人的体质,在此基础上分析疾病、制定治则、因人养生、因人诊疗!
中医鼻祖《黄帝内经》从整体观出发,以阴阳、五行、藏象及情志学说等理论作为体质理论的基础,对体质的特征、形成、分类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疾病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从而奠定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基础。古代名医在治疗和养生方面非常重视体质。如张仲景继承《内经》体质学说理论创造“辨证论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对病源、症候与体质的关系做出详尽研究。孙思邈、叶天士、吴鞠通均强调诊断及施治须参考体质。
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由卫生部正式发布,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九个类型,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体质就是一个人的形体体格、精神面貌、生理表现、病理倾向的概括,它由先天禀赋和后天养成。先天禀赋主要就是指禀受于父母先天之精气,决定了一个人体质的主基调和稳定性。生存条件、外在环境、个人修为等后天因素则对其体质的形成产生着较大的影响。体质决定了我们的健康,决定了我们对于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也决定了得病之后的反应形式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转归。
以体质为核心的个性化诊疗和养生保健已经是21世纪全球医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日本年成立体质医学会,已取得重大突破。韩国年启动体质医学研究计划。东南亚国家加大了在体质学研究方面的投资,向我国发起了挑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医体质学为个体化诊疗提供了研究方向。而具有二千余年历史的中医学在“因人制宜”和“辨体论治”方面更是独具优势。年我国颁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体质相关的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和养颜抗衰方面提供最权威、最规范、最科学的依据。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中医体质学为全球的个体化诊疗提供了研究方向。每个人都应该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了解自身的体质,主动掌握自身健康美丽的“金钥匙”!
医疗、养生、养颜和健康管理等行业更应顺应世界潮流,围绕“体质”这一最佳的养生养颜载体,秉承上古医道精髓、融合最新生物科技、弘扬中医养生文化、共筑天天健康之源!
阴阳两虚体质
总体特征
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怕冷怕热。
形体特征
形体瘦者为多。
容颜皮肤
容颜早衰,肤色晦暗无光泽,肤质粗糙干燥,出现皱纹,色斑,中年暗疮,肌肤缺乏弹性。
亚健康症状
怕冷又怕热,五心烦热有时又四肢发凉,上热下寒或外热内寒或内热外寒,易上虚火,口腔易溃疡,声喑音哑,牙龈易肿痛,盗汗或自汗,失眠多梦,少气无力,潮热盗汗,骨蒸痨热,心悸气短,食欲不振,头晕神倦,头身重困,性功能下降,妇女月经前后不定、经少或闭经;舌苔滑腻,脉脉微细或弦滑。
心理特征
情绪常不稳,易怒、烦躁、焦虑、抑郁等。
慢性病倾向
易患消渴、水肿、泄泻、虚劳、癃闭、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各类肿瘤、癌症,男子易阳萎、滑精、早泄;女性易月经不调,性冷谈,不孕。
适应能力
冬天特别怕冷,夏天特别怕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