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春分日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时值今年的3月20日。“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养生应要注重阴阳平衡。
由于春季与五脏的肝相对应,春分养生亦注重养肝。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空气湿度增高,易使人的脾胃功能减弱,因此饮食上应注重祛湿健脾。春分对人体而言,其重要意义仅次于夏至、冬至,对健康也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综上所述,春分养生,饮食上应从健脾祛湿、补肝养阳入手,追求人体的阴阳平衡。
面对来势汹汹的“忙day”周一,不适时喝点春分养生药膳汤品,如何元气满满地开启新的一周呢?所以…来啊~上靓汤!
香菇豆腐猪脊骨汤
功效:补肝滋肾。
适宜人群:适用肾阴不足表现为白发脱发、腰酸膝软、夜尿频多、头晕眼花者等。
原料:猪脊骨克,制何首乌10克,干香菇5克,豆腐2块,生姜3-5片。
制作:
①用水浸泡香菇,泡发。
②猪脊骨洗净,飞水。
③将制何首乌、豆腐洗净,并将豆腐切块。
④将以上处理过的食材放入瓦煲,加适量水,武火煮沸,转用文火煮一个半小时左右,再根据个人口味加适量盐即可饮用。
推荐理由:制何首乌,可养血滋阴,补肾润肠。香菇,具有扶正补虚,健脾开胃的良好功效。豆腐是补益清热的养生食物,可清洁肠胃,另外现代营养学研究显示,豆腐具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效,营养价值很高。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滋补肾阴、填补精髓的猪脊骨,入肝、肾经,适宜于全家老少食用。
汤方来源:南医汤王团队
金樱山药炖老鸡汤
功效:健脾止泻。
适宜人群:适宜用于脾虚湿盛,表现为腹泻不止、久虚泄泻下痢、食少腹胀、面黄肌瘦、少气乏力者等。
原料:金樱子10克,鲜淮山克,人参15克,老母鸡克,蜜枣3枚。
制作:
①所有的材料清洗干净,鲜淮山去皮切块。
②金樱子、人参都稍稍浸泡5分钟左右。
③鸡肉切大块。
④然后将所有的材料放入煲中,加入清水约2毫升,武火煲滚后改文火熬2小时,再加适量盐即可。
推荐理由:金樱子,可以涩肠止泻,《本草经疏》认为金樱子:“此药气温味酸涩,入三经(肾、膀胱、大肠经)而收敛虚脱之气”。中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淮山列为上品,现今亦为常见的保健养生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的功效。人参,可补脾益肺、大补元气。老母鸡,营养价值较为丰富,滋补功效好,且由于生长期长,鸡肉中所含的鲜味物质要比仔鸡多,熬出来的汤会更加鲜美。人参与老母鸡的滋补,可较好的弥补久泻之虚。
汤方来源:林举择“新浪微博”
板栗煲鱼唇
功效:补肝肾,健脾胃,强筋骨。
适宜人群:适宜用于肝肾不足,脾胃气虚,表现为腰酸膝软、面色萎黄、胃口欠佳、消化不良者等。
原料:鱼唇(水库大头鱼)克,板栗克,虾干30克,陈皮、姜片、葱段、精盐、鸡精、绍酒、胡椒粉适量。
制作:
①鱼唇洗净,切条块,焯水;在锅中稍微香煎一下,去除其腥味。
②板栗去壳取肉,洗净。
③虾干浸泡洗净;陈皮洗净。
④砂锅置于火上,注入清汤或者清水,放入鱼唇、板栗、虾干、陈皮、姜片、葱段,加入鸡精、精盐,中火煲30分钟,改小火再煲30分钟,加入适量绍酒、胡椒粉即可。
推荐理由:鱼唇,在广东地区常作为补养的养生食品,《本草拾遗》记载其有“补虚下气”的功用,推荐使用水库大头鱼的鱼唇,价格相对平民,亦可选用深海大鱼的鱼唇,但价格相对较高。板栗,有“肾之果”之称,中医认为,其有补肾平肝、健脾益胃、强身健体的功用。虾仁营养丰富,为补虚佳品,其加入汤中可较好的提升汤的鲜味,但不适宜患有过敏性疾病、宿疾、上火者食用。
汤方来源:《天天喝靓汤》
花生猪尾汤
功效:健脾开胃,祛湿醒神,壮骨益髓。
适宜人群:适宜于脾虚湿困,表现为四肢困重、食欲不振、腹泻、小便频数、大便溏泄者等。
原料:猪尾克,带皮花生克,眉豆克,红枣15克,陈皮10克,姜片、葱段各10克,精盐适量。
制作:
①猪尾去净绒毛,再将猪尾按尾节切开,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入沸水锅中,加入少许姜片、葱段焯煮5分钟,捞出、冲净。
②将红枣洗净,去掉枣核;陈皮用清水泡软,沥净水分,撕开小块;将眉豆、带皮花生放入容器内,加入适量温水浸泡30分钟,捞出沥水。
③砂锅置于火上烧热,填入适量清水,下入姜片、猪尾块、眉豆、带皮花生、红枣和陈皮,先用旺火烧煮至沸,再撇去汤汁表面的浮沫。
④盖上砂锅盖,转小火煲2小时至猪尾软糯,然后加入精盐调好口味,出国装碗即可。
推荐理由:猪尾,具有补肾益髓的功效,可以促进骨骼发育,另外,还富含胶原蛋白,亦有一定的美容效果。花生,可以很好的促进人体骨骼发育,并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眉豆,被誉为“豆中之上品”,有健脾祛湿的食疗作用。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食疗意义,可以使熬出的汤别具一番风味。几者共同熬出的靓汤色泽淡雅,软糯浓鲜。
汤方来源:《阿生老火滋补靓汤》
玉须泥鳅汤
功效:温中益肾,祛湿益胃。
适宜人群:适宜用于肾阳不足,湿困脾胃,表现为素日困重、胃口不佳、肌肉酸痛倦乏、口中粘腻、便溏、完古不化者等。
原料:泥鳅克,猪小排骨克,玉米须15克。精盐少许,葱段、姜片各适量,香油数滴。
制作:
①将泥鳅剪开腹部,去内脏洗净,用沸水汆烫,捞起沥干。
②猪小排骨洗净斩块,入沸水略汆。
③鸡脯肉洗净切丝。
④玉米须洗净装入纱布袋扎紧。
⑤将排骨放入砂锅,上泥鳅,放入姜片、葱段、玉米须,加入适量沸水,用小火煲至五成熟时,放入鸡肉丝,继续煲至材料熟烂,除去姜片、葱段、玉米须,加入精盐、香油调味即可。
推荐理由: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称,具有补中益气、暖脾益胃、祛湿补肾的功效,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玉米须,可利湿退黄,味道甘甜。猪小排骨,有较好的滋补功效,可提高汤的鲜味。几者共同构成鲜美甘甜的靓汤,以祛湿健脾,适宜一家老少饮用。
汤方来源:《春分进补食谱》
汤王团队介绍南医汤王团队是由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潘恩山医院中医科林举择老师带领的,由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5名学生(梁荧珊、叶景焕、赵寅秋、朱辉龙、林泽虹)组成的中医药膳汤方研究队伍。在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历史里,药膳汤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用药膳汤方来改善饮食以及调理身体,在民间更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团队将立志于完成中医药膳汤方的学术源流探讨、文献整理以及数据库的建立等工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造福大众做贡献。潘恩山医生个人工作室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专科医院